經過五年多時間的搶救恢復和保護性開發,已形成了千佛寺古廟群、三益堂印刷展館、瑞福祥、民俗展館、演藝廣場、今日無稅碑、票號展館、大染坊、魁星閣廟群、絲綢博物館等10余處景點,通過用大量古建筑、實物、展品來展示周村古商城的魯商文化、建筑文化、絲綢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通過現場手工表演展示周村傳統名吃——周村燒餅的制作過程和老粗布特色旅游產品的紡織過程。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仁為原料,以傳統工藝精工制作而成,為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薄:在餅類中可謂“,后無來者”,如紙片之薄的燒餅,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是以,又稱為“呱啦葉子”燒餅。燒餅其薄如紙的生餅坯理用手工延展而成的,制餅大師手持面劑,右手旋餅,餅如飛輪,轉眼之間,一只只似乒乓球大不的面團兒便變成了薄如蟬翼的生餅坯。延展、著麻、貼餅,動作輕巧靈活,一氣呵成,將旋好的餅坯,用手輕輕揭起,唰地一下放在攤滿芝麻仁的木盤內一蘸,又迅速揭起,啪的一下,反托在右手指背上,送入爐堂……,操作自始至終,明快熟練,猶如變魔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