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蛙培育技術要點:幼蛙池保持水深0.3~0.5米,水面設置3~5個飼料臺和休息臺。剛變態的稚蛙放養密度為200~300只/㎡,50克以下的幼蛙放養密度為100~200只/㎡。同池幼蛙在飼養一段時間后應按幼蛙的口徑相適應。剛變態的幼蛙投喂粒徑為2.0毫米的稚蛙料,個體20~30克時投喂粒徑3.0毫米的幼蛙料,個體30~50克時投喂粒徑3.5毫米的成蛙料。日投喂量為蛙體總重的5%左右,上下午各投喂一次。要定期家換水,保持水質新鮮。我場從建場以來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在針對蝌蚪及幼蛙的疾病預防,控制等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杜絕因為疾病而導致的重大損失。解決了“蛙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開口訓食”等養殖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難題,對養殖中出現的疾病,如:出血病,腐皮病,紅腿病,腹水病,特別是變態期的幼蛙大量死亡,以及無名癥狀死亡等疑難病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預防和治愈方案,大大減小養殖戶的損失,提高成活率。黑斑蛙體分頭、軀干和四肢三部分,成體無尾,體長約8厘米、頭扁而寬,略呈三角形,眼圓而突出,兩眼后方各有一明顯的圓形鼓膜,鼻孔小,口寬闊,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皮膚較光滑,有一對背側褶及短膚褶,軀體短而闊,背部黃綠、深綠或帶灰棕色斑,腹面白色。前肢較粗短,有四趾,無躞,后肢肌肉發達,有五趾,趾間有躞。雄蛙口角兩旁有一對外聲囊,前肢第1脂內側有婚墊,生殖季節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