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體型較苗條,多善于游泳。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愈合,后肢的脛骨與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較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青蛙食療價值:蛙科動物黑斑蛙或金線蛙等青蛙的肉。青蛙又稱蛙、長股、田雞、青雞、坐魚、蛤魚。在我國分布很廣。前者,除荒漠及北部草原外,幾乎遍及長江流域以北各地;后者,以長江以北江蘇北部,安徽、山東、河北等地較多。獲得后,除去外皮及內臟,洗凈鮮用。性能:味甘,性涼。能補虛益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參考: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B12、C和煙酸等成分。用途:用于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或小兒疳疾,消瘦,食欲不振;水腫,膨脹;虛勞發熱。用法:煮湯,入菜肴,或研末等。青蛙藥性功效:治毒痢噤口:水蛙一個,并腸肚搗碎,瓦上烘熱,入麝香五分,作餅貼臍上。氣通即能進食。(《綱目》)治急性傳染性肝炎:活青蛙二個,鮮仙人掌適量。搗爛,用綠豆面調成膏,貼肝區。(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時行面赤項腫,名蝦蟆瘟:金線蛙,搗汁,水調,空腹頓飲。(《本草蒙筌》)治骨結核:青蛙一個,紅糖二兩,白酒二兩,百部三錢。煮熟后一次食之,每日一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