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熱線/微信:18.915.52.51.79 QQ:24.412.97.51.6 黎小姐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臨頓路溫家岸25號 灌湯包子,漢族特色小吃。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產地揚州。
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位,肉餡次之,面皮次次之。
灌湯包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制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北宋之后,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30年代,他適應市場需求,對包子的制作方式加以革新,將原來用半發面皮和瘦皮和瘦肉摻豬皮凍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醬、小磨香油等制餡,改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為餡提鮮。通過“三硬三軟”和面,使面皮盤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還改大籠為小籠蒸制,就籠上桌,旋吃旋蒸,保持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熱度和形狀的完美,又便于經營,備受顧客歡迎,此即為灌湯小籠包子。建國后,灌湯小籠包子得以發揚光大。尤其是黃繼善開創的“樓包子館”所經營的灌湯小籠包子,經過名師的不斷改進,更具特色。其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潔白光潤,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遠近聞名,吸引了大批開封市民和中外游客,多以品嘗此名食為樂事。
培訓課程
1:湯料
步,主要系統學習使用豬皮、水、雞架、蔥姜鹽等食材熬煮湯底料。這里重點學習掌握湯料的熬制時間、火候等知識。
2:餡料
第二步,主要系統學習使用五花肉、鹽、調餡料、生抽、雞汁、白糖、姜末、胡椒粉等食材制作灌湯包餡料。這里重點學習掌握餡料調配比例、方法等知識。
3:面團
第三步,主要系統學習使用面粉、發酵粉、白糖、泡打粉、鹽、水等食材制作灌湯包面團。這里重點學習掌握和面、揉面、發酵、搟皮、包包子等知識。
4:蒸包子
第四步,主要系統學習使用蒸籠蒸灌湯包。這里重點學習掌握蒸制時間、火候控制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