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是一種先進的企業管理技術,它起源于70年代的日本,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生產維修方式,其特點是“生產維修”及“全員參與”較大限度的發揮企業員工的較大作用。通過簡易全員參與的生產維修活動,使得設備的性能得到較大利用。
TPM的主要內容分八個方面:
1.自主維護
自主維護就是每一個操作人員維護和保養自己的設備,對自己的設備進行日常點檢、加油、更換零件、修理、早期發現故障和校正精度等。
自主維護的開展分七個步驟:初期清掃、發生源和難點問題的解決、制定自主維護的臨時標準、總檢點、自主檢點、標準化、自主管理的終落實。
2.個別改善
個別改善就是為了實現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目標而進行的一些具體和重大的項目改善活動。開展個別改善需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有效把握自己部門及崗位存在的問題和損耗;其次,對照公司或部門目標,決定在某個時期內需要解決的項目;后,以短的時間完成課題改善活動,達到改善目標。個別改善有七個基本步驟:課題的選定、現狀把握、要因分析、對策制定和實施、效果評價、標準化、評價和反省。
3.維護
維護就是專門的設備維護部門對設備進行預防維護和計劃維護,并通過診斷技術來提高設備狀況的預知力。將設備管理的職能進行細分是必要的,設備的日常管理交給生產部門進行自主管理,同時要擁有高水平、化的維護隊伍。維護全要有能力指導和幫助自主維護活動的開展。維護隊伍的建立也不排除請外部機構實施某些特殊的維護業務。
4.初期管理
產品設計的初期管理是指實現易于制造的產品設計的過程。把顧客的需求即使用的方便性需求,和生產現場的情況即生產的方便性需求結合到設計中去是初期管理的重要內容。
設備和生產技術的初期管理是指通過生產技術革新,達到新產品的垂直導入(即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新產品的試驗,并快速開始批量生產)以及設備的維護預防設計。
5.事務改善
事務改善是間接部門的事務革新活動,TPM是全員參與的持久的集體活動,沒有管理間接部門的支持,活動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活動的內容包括生產管理、銷售管理、行政后勤管理以及其他間接管理業務的改善活動。事務改善的目的是改進管理系統,消除各類管理損耗,減少間接人員,提高辦事效率,更好的為生產活動服務。TPM咨詢http://www.chinatpm.net/tpm/index.html
6.環境改善
環境改善就是確保活動中的安全,消除困難作業、危險作業,消除任何可能引發災害的各種隱患,創造適合人和設備的良好工作環境。企業應該杜絕污染、減少廢棄物、節能降耗和資源再利用,全面開展環境保護活動。
7.人才培養
企業的發展是靠培養人才和完全發揮人才的能力來達成的。為了有效推進TPM的實施,實現對現有工作的改進,企業的員工必須具備改善的意識,掌握各種必須的技能。
企業和各個部門應該根據活動的要求,積極開展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全面提升員工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
8.質量維護
質量維護就是進行抓住源頭的事前管理質量活動,控制生產制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完成質量目標。傳統的質量活動重點放在結果上,企業應該改變這種通過檢查來確保產品質量的做法。
質量維護也是實施標準化管理的過程,可以和ISO9000標準同時進行,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的質量體系,以達到向客戶做出產品和服務質量承諾的目的。
TPM管理特征分析
1、目標性:人類的每一項活動都是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達到一定的目標。TPM管理也不例外,它的目標就是要不斷追求企業生產效率的較大化,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講,TPM管理是通過對設備的六大損失(故障損失、工藝調整損失、突停和空轉損失、速度損失、廢次品損失、開工損失)和生產現場的一切不良因素實施持續的改善,努力實現“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庫存、零差錯)的目標,從而達到的設備綜合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終達成“3S”(員工滿意、顧客滿意、社會滿意)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其目標是明確的。
2、系統性:就是TPM管理涉及企業生產系統的全方位和全過程。TPM把設備包括引進、安裝、調試、使用、維護、維修、改造,直到報廢更新的各個階段作為管理對象,涉及設備的各個子系統以及設備的每一個部件、零件,構成以事后維修、預防維修、改善維修和維修預防為主導的全系統生產維修體系。同時,TPM要求對設備環境、車間以至整個生產現場實行清潔化、定置化、目視化和文明化的管理。
3、集合性:TPM管理由一些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依賴的活動內容組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TPM八大支柱,即:個別改善、自主維修、維修、初期管理、質量管理、安全與環境管理、事務改善、教育培訓。這些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例如維修管理影響著環境管理,環境管理又影響著質量管理,各項活動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鏈和環。
4、整體性:雖然TPM管理的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可以量化的,各自具有其獨立的功能,但是由于這些活動都是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它們幾乎都難以獨自充分發揮其效能,因此單追求某一個目標是沒有意義的,必須使這些活動形成一個集合,統一于和協調于TPM管理的整體之中,圍繞著TPM管理的目標,共同發揮各自的功能,這樣才能構成完整的有機整體,形成一個總體效應。
5、開放性:作為當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TPM管理處于整個企業管理的大環境中。因此,TPM管理必將受到企業資源條件、環境條件、人員素質、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影響和作用,同時,TPM管理狀況也將作用于和影響于企業管理及其它各項管理。由此可知,TPM管理與所處的環境之間既有輸入,又有輸出,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每一次輸入輸出過程的完成,都應使企業管理、管理及TPM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6、全員性:TPM管理要求企業從較高領導到生產線作業人員的全面參與。事實上,對于一個象鞍鋼這樣的特大型鋼鐵企業來說,僅靠某個管理部門或是幾個人來抓,是無法把住質量關、成本關、設備維護關、安全生產關的,必須把所有員工都發動起來,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實現群體參與,才能使推進TPM管理工作開展起來并堅持下去。全員參與是TPM管理基本的特征。
7、動態性:對于TPM管理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但是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企業直接面對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新挑戰和新環境,TPM管理也應與之相適應,不會也不應該停滯在一個水平上。TPM管理始終處于動態的PDCA循環過程中,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效地發揮其獨特的功能。
8、持續性:企業追求“5Z”目標和效率較大化的完美境界是無止境的,因此企業推進TPM管理不是突擊性的、臨時性的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它是一項連續不斷的、持久的、艱巨的管理活動,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崩跨,前功盡棄。因此,推進TPM管理必須思想上重視,工作上狠抓,切實下大力量,常抓不懈,才能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