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也稱烏賊、柔魚,營養價值很高,是名貴的海產品。它和墨魚、章魚等軟體腕足類海產品在營養功用方面基本相同,都是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并含有十分豐富的諸如硒、碘、錳、銅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據中國漁業協會遠洋分會資料顯示,魷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優點,其營養價值毫不遜色于牛肉和金魚。每百克干魷魚含有蛋白質66.7克、脂肪7.4克,并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鈣、磷、磺等無機鹽。 鮮活魷魚中蛋白質含量也高達16%~20%,脂肪含量極低,僅為一般肉類的4%左右,因此熱量也遠遠低于肉類食品,對怕胖的人來說,吃魷魚是一種好的選擇。魷魚不但富含蛋白質、鈣、磷、鐵,以及鈣硒、碘、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DHA(俗稱腦黃金)、EP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還有較高含量的牛磺酸。食用魷魚可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對于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都頗具效力。同時能補充腦力、預防老年癡呆癥等。因此對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魷魚更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現代醫學通過研究發現,魷魚中雖然膽固醇含量較高,但魷魚中同時含有一種物質——牛磺酸,而牛磺酸有抑制膽固醇在中蓄積的作用。只要攝入的食物中牛黃酸與膽固醇的比值在2以上,中的膽固醇就不會升高。而魷魚中牛磺酸含量較高,其比值為2.2。因此,食用魷魚時,膽固醇只是正常地被人體所利用,而不會在中積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存信教授表示,膽固醇有低密度和高密度之分,魷魚中的膽固醇以高密度為主,對人體有利無害。魷魚體內的脂肪與畜、禽類脂肪的結構是有明顯區別的,其體內的膽固醇多集中于其內臟部位。人們根本沒必要擔心因為食用魷魚而導致膽固醇攝入量增多。
魷魚體形完整堅實,呈粉紅色,有光澤,體表面略現白霜,肉肥厚,半透明,背部不紅;劣質魷魚體形瘦小殘缺,顏色赤黃略帶黑,無光澤,表面白霜過厚,背部呈黑紅色或霉紅色。目前市場看到的魷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干部較肥大的魷魚,它的別稱叫“烏賊”,一種是軀干部細長的魷魚,它的別稱是“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1、干魷魚發好后可以在炭火上烤后直接食用,也可汆湯、炒食和燴食; 2、干魷魚以身干,堅實,肉肥厚,呈鮮艷的淺粉色,體表略現白霜為上品; 3、魷魚須煮熟透后再食,因鮮魷魚中有一種多肽成分,若未煮透就食用,會導致腸運動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