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規學校課堂教學中,師生所說的“上課”了,“一堂課”,是指目前學校教育普遍實施的班級集體教學的組織方式與基本單位。學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學活動,是以上課作為主體,上課是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核心。在經典教學論的學術專著中,對“課”的定義是:“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有組織的教學過程的單位,其作用在于達到一個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學目的。”[1]
觀察和分析一節課的組成,包括了教師-學生-教學目的-教材-各類數字化媒體-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與反饋-學習環境等多種要素,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系統,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相互關聯與互動,構成了教學系統的生命活動。
與“課”的概念相對應的“虛擬微課”(虛擬微課程),是最近從“翻轉課堂”中涌現出來的新概念。去年,當大家注意到可汗學院的課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講授知識點的“小”課程,就開始把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授課的“微視頻”稱為“虛擬微課程”。后來發現,僅僅是一段“微視頻”,如果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沒有改變,這樣的“微視頻”還在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積件”的思路上,即將課堂錄制的課堂實錄視頻切片,做成一個個教學片斷,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師上課的教學資源,或者用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反思的“微格教學”。但是,在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中,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授課的“微視頻”成了學生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師培訓翻轉課堂的項目中,根據教學論的系統觀,我們給“虛擬微課”(或者稱為“虛擬微課程”)的定義是:“虛擬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中,可汗式“虛擬微課程”是指記錄教師給學生講授課程內容的一段10分鐘以內的“微視頻”。這段“微視頻”需要與學習單、學生的學習活動流程等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虛擬微課程”;如果離開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僅僅是錄制的一段教師上課講授活動的內容,實質是一段視頻記錄的課堂教學實錄,可以作為一段學習材料,沒有形成“虛擬微課程”的系統。因此,有關“虛擬微課程”的評價標準,需要包括教師講授教學內容的微視頻,還要包括學習單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安排。
為什么“虛擬微課程”的視頻時間要在10分鐘以內,這是根據國外可汗課程的統計和腦科學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我們在各地培訓教師設計虛擬微課程的實踐也發現,其實,虛擬微課程的時間一般在3-5分鐘為佳,超過6分鐘,人們觀看視頻就感覺有些冗長。(上面介紹的是人們的經驗證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將虛擬微課程的時間長短作為心理實驗研究的課題,通過大樣本實驗統計得出精準的結論。)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虛擬微課程主要使用微視頻作為記錄教師教授知識技能的媒體,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頻(錄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體,不一定局限在微視頻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