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些知名企業家,比如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已經在北京的六星級酒店建立了太極拳館;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官馬云,要求公司七千人必須練太極;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也已經在他六星級酒店的頂樓開設了兩層的太極院……中國企業家已經開始行動了,目前已經開始進行資源整合。太極拳的拳勢而言,它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具備這矛盾的對立與統一。太極拳既是一種體育項目,體育是通過運動來表現的,太極拳當然也不例外。人體結構有左右、上下、前后、內外之別,活動有進退、虛實之分,太極拳的一招一式和整個套路自始至終貫穿著這些矛盾,但又是互相制約,互為因果。如在做金剛搗碓時,初一出手,兩手就形成左逆右順,兩腳形成了左實右虛的矛盾對立局面。在攬扎衣定式時,右腳由實變虛徐徐向左朝外往右畫弧伸出,落地變成實腳;左腳與之相反,原地從虛變實,再由實轉虛。右手則微左沿中界(脊椎骨)向上往右順纏伸出;左手反而沿中界向下往左逆纏至左腰間,右胯向后放松而不挺,右腿有外撐里合之意,周身形成左右對拉,使身體處于不偏不倚,不俯不仰的立身中正,身樁穩健的統一體中。再如朝天凳一式,左手由下朝前順纏而上,掌心向上輕輕托起;右手由上朝下向后逆纏,掌心向下輕輕下按。左腳由實變虛,隨左手輕輕提起,右腳則由虛變實屈膝松胯,使身體欲升不能,欲降不得的上下互依互存、互相制約的既有矛盾的對立,又有對立的統一,雖是單腿獨立,卻穩如磐石,固若金湯焉。練習太極拳的初級階段是由外形運動來引動內氣,通過長期的鍛煉體內會產生一種物質叫“內氣”,它可以隨著意念而調動,由內而外,由下而上;一動,全身由根節到稍節,由稍節到根節,節節貫串而動。意念不動,內氣和外形寂然不動,當念頭一生,內氣既生,所謂“內不動,外不發”。當內勁猝發時,由里到外,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催動肢體節節貫串,上下相隨,周身一家,如長江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絕,練拳、推手皆如此。人體技能、人體運動如能練到此種地步的話,就是太極拳。練太極拳就是要演示出這個東西,你能演示出?有是符合此哲理的?符合此辯證哲理的動態越多,你就離太極狀態越近。陳式太極拳諺語說得好:“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并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歸烏有”,生動形象地解說了太極拳的辯證法。簡單地說,當你運動時動作不要太硬,要有剛有柔,太快不行,容易產生斷續和棱角,太慢懈怠了也不行;動作范圍太大容易產生偏移;太小,不到位也不行,要適中才行。這叫做:“無過不及,隨屈就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