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當自己:父母對孩子的性別期許,高期望,用理想的樣子評判孩子“應該”,符合則贊美鼓勵,不符合則責罰。父母從來沒有正視孩子的需求。孩子努力得到父母的夸獎,遠離自我,迎合討好他人。孩子成年后,不快樂,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對自己和他人要求嚴,但常有挫折感?;蛘哒鹗幍搅硪粯O:不在乎他人的感覺,只要我喜歡,有不可以。不要親近:父母不與孩子有親密的肢體接觸;忙碌中對孩子說:“走開!”回答孩子的要求時說:“那你去當他們家的小孩好了?!焙⒆映赡旰螅c人接觸、接近時會有困擾,尤其是與你喜歡或者與有的人接觸時,內心害怕、緊張??煲稽c!父母焦慮,性格急燥,語言、動作,或者情緒中都傳達出內在的焦慮和不安。孩子成年后,吃飯、說話都不由自主地快。即使外表可以從容,但內心焦慮,常有心神不寧的感覺,很難真正放松下來。決策時不易從容、周延。自在、悠游的特質被剝奪。獲得成功或肯定的同時,身心健康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