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沙鰍分布于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后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目前國內也有很多觀賞用泥鰍,體態和一般泥鰍一樣,只是顏色更為艷麗,適合用于家庭飼養及觀賞。坑塘養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養鰍。坑塘面積可大可小。十幾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規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坑塘養鰍,每平方米可放養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與池塘養殖相同.一般只需投點豬、雞糞一類的有機肥料和農家的殘存剩品,如米糠、菜餅等,即可獲得較量。泥鰍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小兒體虛盜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長發育;同時適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黃疽型肝炎更適宜,可促進黃疽和轉氨酶下降;同時適宜痔瘡、皮膚疥癬瘙癢之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