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廣泛分布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分布各地。南方分布教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采收,夏季多,泥鰍捕捉后,可鮮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雌鰍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小性成熟個體體長8厘米,懷卵量約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懷卵量為7000~10000粒,體長12厘米的懷卵量12000~14000粒,體長15厘米的懷卵量為15000~18000粒,體長20厘米懷卵量為24000粒左右。懷卵量教多的可以超過6.5萬粒。卵圓形,卵徑0.8~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脹到1.3~1.5毫米,卵黃色,為半黏性,黏附力不強。由于卵在卵巢內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約為懷卵數的50%~60%。坑塘養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養鰍。坑塘面積可大可小。十幾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規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坑塘養鰍,每平方米可放養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與池塘養殖相同.一般只需投點豬、雞糞一類的有機肥料和農家的殘存剩品,如米糠、菜餅等,即可獲得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