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低,能降脂降壓,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眾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和“水中人參”之美譽。美味又滋補,還易獲得,價廉物美。泥鰍可食部分占整個魚體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魚類。經測定,每100克泥鰍肉中,含蛋白質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鈣51毫克,磷154毫克,鐵3毫克,硫黃素0.08毫克,核黃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還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70毫克,維生素B130毫克,維生素B2440毫克,還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中華沙鰍分布于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后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目前國內也有很多觀賞用泥鰍,體態和一般泥鰍一樣,只是顏色更為艷麗,適合用于家庭飼養及觀賞。泥鰍具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在國內,中國人民一直以來都將泥鰍視為滋補強身的佳品,市場需求年年攀升,市場價格穩中有升。在國際市場上,泥鰍更是暢銷緊俏的水產品,是中國傳統的外貿出口商品,在日本、韓國和中國港澳臺地區尤其受歡迎。在日本,泥鰍的價格甚至高于鰻鱺,還經常供不應求。據市場調查顯示:從1995年至今,小泥鰍連續10年走俏市場。國內市場需求量每年為10萬~15萬噸,但市場僅能供應5萬~6萬噸,缺口很大,拉動市場價格連年攀升。1995年全國市場批發價平均為5~7元/千克,2002年上漲至15~18千克。近兩年,有些市場批發價格甚至上升至32元/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