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油發展這種金燦燦的新油品種光看外表就已經很誘人,只是許多人還不知道這種油有好處。記者日前采訪了解到,原來稻米油在日本早已被奉為有助改善亞健康的健康油品,相當一部分日本的中小學生都在吃稻米油。四成以上日本學生吃稻米油眾所周知,日本人以工作時間長“聞名世界”,從而導致日本的“過勞死”層出不窮、亞健康族群眾多,甚至不得不立法對“過勞死”進行干預。因此,日本家庭對健康膳食特別重視。介紹,事實上日本自古就是個重“稻”的,不但稻米品質高,日本人對稻米外部的米皮、胚芽(米糠)的利用也早有充分認識,從米皮和胚芽中萃取精華成分,提煉成稻米油作為烹飪用油,其中的營養成分非常高。而且在蒸米飯時,在淘好的米中添加一小勺稻米油,還原流失的稻米精華,煮熟的米飯晶瑩松軟、口感更佳。“現今日本大規模將米糠加工成稻米油,供日常攝入。現今日本,稻米油廣受歡迎,并成為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營養午餐的專用烹調用油。據資料報道,日本每年消耗80,000噸稻米油,約占食用油總消費量的3.5%。但在我國,眾所周知米糠極易氧化酸敗變質,屬于飼料垃圾范疇,人們對于其精練浸出于米糠,潛意識里等同于精練的地溝油,實質上也就是比精練的地溝油更營養,所以一直難以接受。而今米珍技術的問世與成熟,稻米油已不再是萃取于飼用垃圾米糠,而是分離自食用米珍,是稻米中的珍品分離而得,必將被廣泛接受。在5月中旬由泰國那黎宣大學主辦的一屆泰國油脂大會暨亞洲稻米油會議上,與會一致認為,隨著中國稻米油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稻米油在中國的消費將有巨大市場潛力。中國稻米油產業的發展將有助于緩解世界食用油的短缺狀況。“每150千克稻谷只能獲得約1千克稻米油。稻米油就是油中黃金!”受邀參加亞洲稻米油會議的豐益國際研發中心總經理徐學兵教授向《環球時報》記者感嘆道。目前,日本從米糠中制取稻米油的利用率高達,印度達到30%,而中國還不到10%。與會的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常務副會長何東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的中國稻米油產業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上世紀70年代,稻米油主要用于生產肥皂;1985年開始有了稻米油煉油廠,上世紀80年代末,稻米油的產能達到10萬噸;2000年開始大規模生產。但為稻米油如今在中國仍沒有被廣泛食用?徐學兵說,此前,中國稻谷加工廠的分散導致米皮和米胚原料難以收集,而缺乏先進技術,也導致米皮和米胚質量不穩定。此外,稻米油制備、精煉要求難度高,中國欠缺先進的精煉技術。豆油的成分組成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棕櫚酸6-8油酸25-36硬脂酸3-5亞油酸52-65花生酸0.4-0.1亞麻酸2.0-3.0[5]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兒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干燥,鱗屑增厚,發育生長遲緩;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及心腦血管病變。大豆毛油有豆腥味,精煉后可去除,但儲藏過程中有回味傾向。豆腥味由于含亞麻酸、異亞油酸所引起,用選擇氫化的方法將亞麻酸含量降至較小,同時避免異亞油酸的生成,則可基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現象。精煉過的大豆油在長期儲藏時,其顏色會由淺變深,這種現象叫做”顏色復原”。大豆油的顏色復原現象比其它油脂都,油脂的氧化反應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采用充氮保鮮法或盡量隔絕油與空氣的接觸可以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