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過程油脂的國標規定,壓榨成品大豆油的不溶性雜質≤0.05%,所謂的不溶性雜質是油脂外的物質。不溶性雜質超標,說明該油脂不合格,本次實驗就是對5個樣品中的不溶性雜質進行測定。記者隨機購買了一瓶豆油,并按日常家庭烹炸食物習慣,一共炸了4次食物。每炸過一次,冷卻沉淀后提取一個實驗樣品,算上未炸油共計5個樣品。油被編為1號樣品,炸1次油為2號樣品,另外3個樣品依次類推。想要檢測油脂中不溶性雜質,就必須把石油乙醚加入油脂中使其溶解,之后用濾紙對溶解的油脂進行過濾,經烘干后稱重,計算濾紙前后重量的變化,從而計算出不同樣品的不溶性雜質含量百分比。距離中秋節不到一周,深圳禮品市場一如既往地成為商家關注的熱點。記者連日來走訪深圳市場發現,今年中秋禮品消費中天價月餅、名貴煙酒等禮品銷路黯淡,而質量上乘的大米、食用油及其他體現健康概念的生活必需品,開始成為今年深圳中秋禮品市場的新貴。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深圳市民的禮品消費觀念日趨務實、健康和理性。禮品銷量低迷近年來,中央采取堅決措施嚴格限制“三公”消費,在社會上倡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受此影響,整個深圳節前市場顯得更加親民務實,熱鬧而不炒作,繁榮而不奢靡。不飽和脂肪酸營養更高2003年,標準化委員會針對食用植物油標簽亂象,修訂了5種食用油的標準。在那之后,食用植物油必須以原料種類作為基本名稱命名,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調和油(由多種油料調和而成)等。同時,商品標簽上強制標注制油工藝是“壓榨”還是“浸出”、原料為轉基因作物以及前面提到的質量等級,大大削減了“”、“”、“精品”、“濃香”或類似的忽悠詞匯。不同原料的食用油在營養價值方面存在“高富帥”和“矮窮丑”之別呢?食用油是人體獲取脂肪的常規途徑。它的營養離不開“油脂”二字,主要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適量可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過量則會為體重“添磚加瓦”,繼而因肥胖而出現相應的健康問題。美國(FDA)等業界認為,不飽和脂肪酸的營養貢獻更勝一籌,有助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在于,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文簡稱“LDL”)的比例,升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文簡稱“HDL”)的比例。橄欖油就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而ω-3系列的亞麻酸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大明星”。亞麻酸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細胞膜的生理作用相當重要,人體自身又不具備自主生產它的“技術”,只能靠食物外援。因此,不少食用油和嬰兒奶粉廠商,都以含有ω-3系列的亞麻酸作為宣傳點。另外,不飽和脂肪酸擁有兩種分子形態——“順式”和“反式”。天然條件下的不飽和脂肪酸都是順式的,常溫下呈液態,但順式形態不是很穩定,受到高溫等外界條件刺激,會轉化成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營養價值“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