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喜歡棲息于靜水的底層,常出沒于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鉆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中華沙鰍分布于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后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目前國內也有很多觀賞用泥鰍,體態和一般泥鰍一樣,只是顏色更為艷麗,適合用于家庭飼養及觀賞。泥鰍的形態特征:須5對,長口須后伸到達或稍超過眼后緣。無眼下刺。鱗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與尾鰭相連。尾柄長大于尾柄高。尾鰭圓形。肛門靠近臀鰭。[1]泥鰍體較小而細長,前端呈亞圓筒形!腹部圓,后端側扁。體高與體長之比為1.7:8。泥鰍頭部較尖,吻部向前突出,傾斜角度大,吻長小于眼后頭長。口小,亞下位,呈馬蹄形。唇軟,有細皺紋和小突起。眼小,覆蓋皮膜,上側位視覺不發達。鰓裂止于胸鰭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