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苗種的野外采捕和人工培育(一)野生苗種的采捕(二)人丁培育苗種技術1.鰍苗培育管理技術2.鰍種培育管理技術成鰍養殖(一)池塘養成鰍(二)稻田養成鰍(三)流水養成鰍(四)觀賞用泥鰍的飼養(五)其他方式養成鰍飼養管理⒈前期培育階段(泥鰍苗體長小于2厘米)根據水色情況,適量追肥。追肥可用經過發酵的豬、牛、雞、人糞等農家肥,也可用過磷酸鈣、尿素、碳銨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黃綠色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內,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時,每20萬尾泥鰍種用1公斤黃豆磨成15公斤豆漿,每天早晚各潑灑1次投喂。⒉后期培育階段泥鰍苗種規格達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繼續培肥水質外,還應投喂配合飼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4%~10%。投餌量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的食欲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強;25℃~27℃時,食欲特別旺盛;28℃以上,食欲則逐漸減退;超過30℃或低于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鰍池宜選擇在地勢較為平坦、通風向陽、進水和排水都比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狀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以長方形、東西走向較好。鰍池面積因養殖方式及養殖水平不同而異,一般來說,庭院養殖使用的鰍池面積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鰍池可用磚、石等材料砌成,壁頂設壓口,壓口向池內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設有排水口,水管直徑1.5cm左右,同時在池邊設有溢水口1個,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與溢水口應用鐵絲網罩住,以防逃苗。鰍池內可種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蘆等,以改善水環境,降低水溫,另外,還可在鰍池周圍種植一些葡萄或絲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為泥鰍提供遮陽納涼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