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為雜食性小型魚類,飼料來源很廣,水蚤、蚯蚓、蠅蛆等是泥鰍天然的餌料生物,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餅、豆渣、血粉、麥麩等。泥鰍的攝食量與水溫密切相關,3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4%。投喂方法是在鰍池中搭建飼料臺,將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飼料要求新鮮、無污染、無腐爛、無變質,投喂時間一般在上午9時左右,投喂量以泥鰍在3~4小時內吃完為準。成鰍期,飼料投喂量應根據天氣情況和泥鰍生長、攝食情況等作出適當調整。殘餌要及時清除。池塘混養即和其它魚類混養。如和鰱魚、鳙魚、鯉魚、草魚、鳊魚等混養。該種養殖方式其選塘、清塘,消毒、放養等和池塘養殖相同。混養的優點是:不需專門給泥鰍投喂較多餌料,只需給其它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故這種養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價值大,大力推廣。泥鰍屬于小型底層魚類。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適應性較強,可在含腐殖質很豐富的環境內生活。當水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而在水體干涸后,又可鉆入泥中潛伏。發各類小型動物為食。為批產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個體可長達300毫米,肉質優良,為出口水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