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面病害的預防措施水泥路面病害的預防,必須增強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性能的認識,加強設計、施工、養護三個方面工作,從源頭抓好。(一)設計方面我國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設計計算理論中,盡管考慮了溫度疲勞應力等因素。但設計的板厚依然較薄,難以承受巨大的沖擊破壞動能。在實際應用中,重視應力計算,而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結構的研究和實際觀測的較少。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中,應該由靜力學向動力學發展。在充分考慮沖擊動荷載對路面的作用后,適當提高技術標準和設計厚度,以適應我國公路不斷增長的交通量的需要;在軟基路段,橋頭下挖路段和填挖路段交換頻繁的路基上必須深挖進行補強設計并增加相應的預算;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要達到支撐穩固的要求,必須解決基層耐沖刷和彎沉均勻性問題,即要選用適合本地區氣候特點和交通量要求的基層材料類型,合理地設計性能優良且適宜攤鋪的集料級配;在對高填方軟基和臺背填土進行認真處置的基礎上,如果可預見沉降變形過大,可采用薄層瀝青混凝土或砌塊的過度路面形式;待沉降穩定后,再施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基基層下,地下水位高和多雨地區,應考慮設計一定厚度的滲透排水砂礫墊層。嚴寒地區應綜合考慮設計排水和防凍墊層。同時,接縫質量是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壞的關鍵,根據當地自然條件脹縫盡量做長,因此在接縫設計中應選用合理的接縫型式和優良的填縫材料。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概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壞可分為:斷裂類、豎向位移類、接縫類和表層類四種類型。斷裂類主要指縱、橫、斜向裂縫和交叉裂縫、斷裂板等;豎向位移類主要指沉陷和脹起;接縫類主要指裂縫的填縫料損壞、唧泥、錯臺和拱起等;表層類主要指坑洞、露骨、網裂和起皮、粗集料凍融裂紋、修補損壞等。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修補對策2.1裂縫修補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型式多樣,修補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縫寬不足0.5mm的非擴展性表面裂縫,采用壓注灌漿法;局部性裂縫,且縫口較寬時,采取擴縫灌漿法;對貫穿全厚的裂縫,采用條帶罩面法。對裂縫寬度大于3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與固化劑攪拌均勻后直接灌注?;炷谅访嫫鸱燮鹕暗脑蚍治雠c控制措施[內容提要]通過混凝土路面、地面等“起粉”層的對比的檢驗,分析了造成混凝土表面“起粉”“起砂”的原因,并從混凝土強度、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施工養護等角度提出了預防或減少混凝土表面“起粉”“起皮”或“露砂”的技術措施。路面、地面、樓面等混凝土工程要求其平整、美觀、耐磨,而且不起灰、不跑砂。但實際上許多地面工程常會出現表面“起粉”、“起皮”或“露砂”等現象。雖然混凝土表面的“起粉”、“起皮”或“露砂”并不影響其抗壓強度等級,但會影響混凝土路面、地坪或樓面的美觀性、耐磨性、抗滲性等。引起用戶投訴,施工單位和水泥企業互相扯皮,對工程交付有較大影響。一混凝土“起粉”面層的取樣檢驗某地混凝土路面工程,采用C35強度等級的商品混凝土,其中有部分路面用的是不摻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商品混凝土,另一部分路面用的是摻有10%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水泥用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品種水泥。竣工后發現,未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沒有“起粉”現象,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一段出現了“起粉”和“露砂”現象,一段沒有出現了“起粉”和“露砂”現象。經工程質檢部門抽芯檢測結果表明,所有混凝土的抗壓、抗折強度均達到了設計要求。施工部門認為:拌制混凝土時摻入的粉煤灰或水泥廠家磨制水泥時摻入的混合材等水硬性較差的材料是導致路面“起粉”的主要原因,認為這部分材料密度較小,易富集于新拌混凝土表面,從而導致混凝土表面硬度大幅度下降,造成“起粉”、“起皮”和“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