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采取以上手段,給其他和地區帶來政局混亂、軍事對抗和經濟掠奪以外,冷戰結束后,美國還把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念作為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全球政治文化潮流的創造者”自居,試圖把一個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多樣化的世界用美國的價值標準統一起來。然而,誰也沒有給西方大國壟斷人類價值觀念的權力,更沒有授予它們任意給別國下定義的權力。這種服務于美國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價值取向,理所當然地受到比美國文明要悠久得多的東方文明的抵制。西方許多也不愿意采納只符合美國本身利益的觀點和政策。這也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得人心的原因所在。多元格局需要以各主要地區格局的形成和穩定為前提,而地區格局則以地區經濟和文化為重要基礎。世界現存的各種文化都是在長期歷史中形成并且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它們之間可以交流、吸收、兼容,但不能取而代之。企圖以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為標準,統一世界各個和民族的認識,甚至強迫人家接受,這就是典型的強權政治以及體現強權政治的戰略文化。它必然要與堅持主權和民族獨立的戰略文化相碰撞。這種碰撞既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文明與文明的碰撞,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東方與西方的碰撞。其本質是強權戰略與捍衛主權的碰撞。
歷史告訴我們,要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光靠行使霸權是沒有出路的,必須有一個國際戰略控制的理念。首先,要對戰略企圖與戰略邊界進行控制。歷史上的侵略戰爭都是無限擴大自己的戰略利益和超越戰略邊界所造成的。利益沒有邊界,但戰略必須有邊界;“反恐”沒有邊界,但主權必須有邊界。否則“全球化”就會成為霸權化;“新戰略概念”就會成為新戰爭動因;“世界新秩序”就會成為世界無秩序;高技術、“零傷亡”的戰爭就會成為強權者對弱小者隨心所欲的殺戮。其次,要對戰爭手段和戰爭規模進行控制,對軍事同盟進行控制,對軍事革命和軍備競賽進行控制,特別是對核擴散與核戰爭進行控制等等。這種戰略控制,是防止人類失去理性和戰略智慧倒退,避免把創造文明的力量異化為毀滅文明的力量的自覺與負責的表現。可惜的是,我們目前還沒有在美國的戰略行為上看這種控制力,而只發現了其全球戰略的極端利已性和自私性。然而,損人也未必就能利已,隨著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斷變化,美國的全球性戰略,在內憂不止,外抗加強的情況下,全球霸權也正越發的受到沖擊。舉例剛剛過去的敘利亞危機來說,美國雖然急于希望一舉消滅敘利亞,完成對中東地區的進一步控制,但受制于俄 國的外交手段和中國崛起對美國威脅的不斷加大,在發現兼顧亞太和中東已然力不從心之后,不得不先弱化或擱置敘利亞問題,因此美國才接受普京的方案,以便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維護美國的與聲譽。綜合美國種種的矛盾心理,和越發衰弱的帝國現狀,因此在前期龍觀中,觀察員大膽的給出了帝國已衰、不戰已敗的結論。
?摘自:龍之聲http://bbs.lzsz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