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頭的影視藝術意義
鏡頭的影視藝術意義包括:
1.鏡頭是從開機到關機過程中拍攝下來的一段的連續畫面 (這個含義已經在攝像機拍攝技巧里涉及到)。
2.凡是一次拍成,無論從實際上還是從效果上看起來是一次拍成的一段連續畫面,就稱之為一個鏡頭 。這個含義是在導演和編輯工作時給予的定位,因為在攝像時所拍下來的鏡頭內容,到了編輯組接時完全有可能會將它進行“分割”后再利用。這樣,在攝像拍攝時所記錄下的“ 一個鏡頭”----一段連續畫面就有可能成為“幾個鏡頭”了。
3.從影視片的“文學性”結構看,鏡頭是構成影視片的基本單元。
企業宣傳片拍攝、宣傳片制作公司、公司宣傳片制作http://www.sinvision.com.cn/
企業宣傳制作、企業產品宣傳片、產品宣傳片制作http://www.sinvision.com.cn/product/promo/
二.鏡頭的分類及其不同的畫面語言
對鏡頭進行分類是影視藝術的需要,這樣做可以方便導演工作、方便攝像拍攝、方便場記工作同時也方便節目后的編輯合成工作。一般地,鏡頭的分類有以下幾種:
1.按物理時間分
由于情節發展和表達上的需要,攝像機拍攝的鏡頭一定會有時間上的長短之區別,按照電影電視的規律,通常對拍攝下的一個個鏡頭作如下分類:凡是連續放映(播放)時間超過一分鐘的鏡頭就是“長鏡頭”,否則就是一般的鏡頭,或曰短鏡頭。
2.按視距變化分
按視距變化分的鏡頭在電視藝術中的專用名詞就是不同“景別”的鏡頭。景別的含義是:在所拍攝的鏡頭中,畫面所涵蓋的視野范圍。人們在觀察事物時,視線到達的范圍會因為注意力或興趣驅動而有所不同,在規定的時段內,完全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即某些人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而另一些人則只了解到某物的概貌等等,這也就是可以對鏡頭進行景別劃分的依據。
視距原意是視覺距離,它與人眼在觀察某物體時 ,人與該物體之間的物理距離 ----現實距離相一致。早期電影是用采用固定焦距鏡頭的攝影機拍攝鏡頭內容的,當改變鏡頭畫面的視野時,必須先改變攝影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攝影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就是視距,所以,由于攝影師或攝像機與被攝物的距離不同以及攝像機所用的不同的光學鏡頭的焦距造成了畫面包容空間范圍和構圖效果的不同,就形成了景別。
鏡頭的景別劃分標準有多種 ,常見的是以成人為對象的景別劃分 :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還有諸如航拍、大遠景、放大鏡頭等多種不同空間范圍的景別。
在遠景中 ,環境是遠景中主要的表現內容,通常用來渲染環境氣氛,表現環境氣勢,突出交代環境特點等,由于人物形象處于次要地位,故在渲染環境氣氛的同時,可使觀眾看到廣闊深遠的景象特點,以及所展示的空間背景和環境氣氛與人物活動乃至情節發展之間的關系。遠景一般表現較開闊的場面和環境空間,以表現環境目標、環境氣勢、線條特征為主。
全景可以交代人物與環境的關系,能展示人物的全身動作及周圍環境所包含的視野范圍。 在全景中,人物是明顯的作為內容中心或結構中心的主體,并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全景也包含對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使觀眾全面認識被攝體的一般性質,及被攝體各部分的空間位置。
中景鏡頭對環境的交代降到了次要的地位,中景可以很好地交代人物情感與動作相關的內容。中景常以動作、情節取勝,適于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人與物之間的呼應關系以及物體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特征。中景也叫正常鏡頭,這是人們平時觀看周圍環境所包含的視野范圍,可以表現出某一事件或對象的富有表現力的情節性和動作性的局部。在中景鏡頭中,背景降到次要地位,但不會與環境氣氛脫節。
在近景鏡頭里幾乎已經沒有環境內容,而是以人物面部表情為主的景別畫面。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體的質感 ,使觀眾仿佛置于事件之中 ,觀察更為細致、清晰。
特寫是獲得影視藝術的強有力的再現手段,它不僅可以細致地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或突出物體的局部或事物的細節等,而且是影視情節的重點。特寫也常常是陳述教學內容重難點的主要手段。
屬于大特寫的內容如人物的眼神、手部的小動作、暴露在口袋外面的紙片等等。這些內容對于事件、情節的表達具有“細節描寫”提升“懸念”程度以及“推波助瀾”的作用。大特寫能將觀眾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景別一定要運用恰當,景別選擇不適,對于主題的表現有很大的影響。
“近取其神,近取其質”就清楚地說明了近景、特寫、大特寫的特點。而“遠取其勢,遠取其形”則表明了遠景、大遠景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