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微電影只是限于觀眾觀看、轉發、評論,但是社交電影是為懂技術的或者是對影視感興趣的人提供一個素材,讓他們拿去自己剪輯。不過發展到今天很多人說“微電影已經做到濫大街”的狀況,這也是每個行業都會遇到的問題。畢竟我們連電影還不算是一個強的行業。 http://www.sinvision.com.cn/很多跟風拍微電影的人沒有用膠片拍過電影,也沒有進過這個行業,接受過技術和流程培訓,所以導致整個微電影行業被他們在以做實驗的方式把大家搞的審美疲勞。
很多微電影都由品牌出資完成,所以不可避免的有廣告植入,談及平衡微電影的品質和客戶需求,自己首先是感激客戶投錢,劇本階段也不排斥產品植入,而且自己對產品植入有很高的要求。不是簡單的露出性的植入,是角色性植入。做的沒有那么明顯。不過蓋倫也直言,不能植入太狠,不然也影響大家干活情緒。
在選擇廣告商合作的時候自己會找懂電影的廣告商來合作,不然即使拉到錢也很痛苦。因為大家能夠在同一個語言里面溝通。很多廣告商只 要求是露出性的植入,他不明白電影上,就真的沒有辦法談下去。我們中間也伺候過很多別的廣告主,但是這些人不懂,沒有辦法談的,那沒有辦法聊,拍到后你會發現像整容一樣,很多的都要求整了。
雖然“微電影”這個說法非常走紅,但較早提出這個概念的蓋倫卻說自己其實并不喜歡這個詞。實際上我更喜歡把它叫做短片電影,這是我們電影行業傳統的一個叫法。蓋倫說,很多人拍微電影被淘汰,是因為他們拍電影時候沒有足夠的技術和想法,之前沒有做過充足的準備和功課,上來就拍一個電影,后隨隨便便剪出一個東西出來,這個會使他們就影響到他們以后的發展觀念。
短片電影其實不比長片電影好做,是一個很難做的東西,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人觸電的感覺,但是現在我們中國拍的很多短片電影,微電影根本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只是說有些單方面的為了炫樣的好看,為你找一些以前的共鳴,老的感覺,就是把這個影像之前的經典歌曲變成流行歌曲,把電影變成流行電影。但是真正一個發展路線就是,其實他們還是回歸做一些很經典的短片電影,然后很短時間內給人以觸電的感覺。
個人微電影拍攝http://www.sinvision.com.cn/news/wdy/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