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行業內還存在假冒偽劣、農藥殘留超標的情況,也嚴重影響了行業形象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特點三:弱:生產技術弱,品牌意識弱。我國茶葉企業數量雖多,但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茶葉研發程度偏低。絕大部分中國的茶企都缺少自主研發產品能力,在新品種研發上也顯現出技術的薄弱和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國多數企業還處于小規模、分散經營的階段,產品也主要依靠散裝形式銷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識。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1000多個地區茶葉品牌,已經在利用的茶葉牌號到達5000多個,而擁有肯定知名度的品牌確實寥寥無幾。小而疏散、有品類而無品牌是國內茶企突出的特征。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所謂“長生不老”是假,“益壽延年”是真。飲茶長壽,古今中外的案例不可枚舉。根據宋?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東都(今河南省洛陽)有一位130多歲的老和尚,皇帝問他養生之道,他說“臣少也*,素不知藥,性本好茶,到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乾隆是中國封建帝王中長壽者,在位60年,活到89歲,飲茶是他的養生妙方之一。上海市年長的老壽星、晚清后一名秀才蘇局仙的生活中堅持飲茶為一大習慣,他超過了象征“茶”字構成108歲的茶壽(按:漢字的“茶”,偏旁部首可拆開為“艸”與“八十八”,合為108)活到110歲,臨終前20天為《當代詩人詠茶》專集題寫了詠茶絕句。茶水比一般來說,茶葉和水的比例因茶葉的種類及喝茶者的濃淡喜好有所不同。綠茶的茶葉與水的比例一般以1∶50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沖3克茶葉,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紅茶的茶葉與水的比例與綠茶相當。黑茶的茶葉用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即茶葉與水的比例為1∶25。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