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氣味UV油墨現實中,UV油墨本身雖然不含VOC,且地參與固化反應,但并不能它無氣味。UV油墨的氣味來源一是自身的原材料(如單體稀釋劑、低分子量的引發劑、樹脂連結料等原料),在一定條件下緩慢散發出的讓人不舒服的氣味;二是UV油墨固化后,引發劑、樹脂等原材料裂解產生的醛類、硫類等難聞的氣體。現行階段,絕大部分UV油墨印刷的臭味主要來源于UV油墨本身固化前后釋放的物質。要實現UV油墨固化前后低氣味化的環保目標,建議選擇合適的原料,主要指樹脂、丙烯酸單體、引發劑、填料或顏料等。首先,考慮到UV油墨使用的聚酯、聚氨酯、環氧類丙烯酸樹脂及單體中,有些是采用“溶劑法”工藝生產的,即在苯類、烷類或醚類等有機溶劑的反應介質中,在中低溫條件下聚合而成,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溶劑的氣味殘留問題,因此,應盡量選擇對溶劑進行了多次抽取的物料,以減少異味的存在。其次,一種UV油墨中往往要加入多種引發劑,才能通過對不同紫外光譜的吸收獲得能量光子,進而引發體系中的官能團聚合反應,完成固化。市場上現有的引發劑種類多達上百種,但引發效率、價格、顏色深淺以及使用范圍千差萬別。比如目前國內的UV油墨,大部分使用907引發劑,化學名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啉-1-丙酮,其就存在固化中會裂解出難聞的“甲硫基”的問題。另外,EDAB、BP二苯甲酮等引發劑也均會在固化中產生臭味。因此,為了緩解氣味問題,建議不要使用這類引發劑,盡量選擇低氣味型的369、EHA、TPO等引發劑。筆者認為,未來幾年UV油墨的繼續綠色化升級基本上會從以下方面推進研發。(1)使用度原料,限定塑化劑、重金屬、苯類、酮類及其他芳香烴類有機揮發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從根源上杜絕UV油墨固化前后惡臭味的產生,實現UV油墨低氣味化。(2)UV油墨走固化之路,降低UV油墨在使用過程中的能耗,有效改善一線生產環境,減少對現場工作人員的危害性,進一步實現UV油墨的節能化。(3)提升UV油墨產品中可再生資源(如松香、大豆油、亞麻油以及其他植物油等綠色材質)的比例,減少石油類物料含量,走一條UV油墨植物油改性化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4)使用大分子引發劑或是自固化體系制造UV油墨,實現印刷后的低遷移化,在與食品接觸方面取得更多進展,達到與水性油墨同等環保的水平,將其對人體的刺激程度降到較低程度,真正達到UV油墨低遷移化標準。隨著UV油墨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相信未來UV油墨在這條綠色升級之路上還會遇到更多的可能性,從而為標簽印刷業注入更多綠色的生命力。UV油墨的綠色沒有上限。大家知道,現在大部分都是使用滾筒紙,有的還是的卷筒紙。由于場地及運輸的問題,要求在國內分切,分切后的紙張存放時間短,再加上有的生產廠家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下,都是現賣現買,所以分切后的紙張大部分都沒有完全平整,仍舊有卷曲的趨勢。如果直接購進分切好的平張紙,情況要好得多,至少它分切后有一定存貯過程。另外,紙張所含水份必須分布均勻,同時必須與周圍的溫濕度相平衡,否則,時間長了,也會發生形變。如果切好的紙張堆放時間過長,不及時使用,四邊的含水量大于或小于中部的含水量,紙張就會發生彎曲。因此在使用卡紙的過程中,當天裁切好的當天使用,不宜堆放時間過長,避免引起紙張的形變。紙盒成型后開口張開過大還有紙張的纖維方向的因素。紙張纖維排列橫紋方向變形小,豎紋方向變形大,一旦紙盒的開口方向與紙張的纖維方向平行,這種開口鼓起的現象就十分明顯。由于紙張在印刷過程中吸收水分,經過上光油、磨光、覆膜等表面處理,紙張在生產過程中或多或少要發生變形,變形后的紙張表面和底面的張力不一致,紙張一旦發生變形,由于紙盒成型時兩側已被粘好固定,只有向外張開,就出現成型后開口張開過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