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不是要回到農業社會的落后狀態,不是生活質量的倒退,而是生活品質的提升。工業社會之前的生態生活是被動的,是人在強大的自然面前的無奈選擇,是為解決基本生活保障的被迫行為。現代社會的生態生活是人的主動選擇,是在飽嘗了工業化所造成的苦果后做出的明智之舉,是為了人類群體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體現了人在理性基礎上的主動和自由。濕地生境的創造----植物香港本地的野生濕地植物資源相當豐富,在配置時應遵循物種多樣性,再現自然的原則,體現陸生—濕生—水生生態系統的漸變特點,植物生態型從陸生的喬灌草—濕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浮葉沉水植物等,主要措施有:大量使用在香港苗圃不常見的鄉土濕地植物物種,可以盡可能地模擬自然生境,而且能將維護成本和水資源的消耗降到少。濕地湖泊中水生植物的覆蓋度小于水面積的30%。除考慮到水生植物自身的水深要求之外,還需要考慮其花期和色彩、高低錯落搭配,并安排好游人的觀賞視角,以免相互遮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