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肖像雕塑首先突出的是扎實的寫實基本功,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方法。'神形兼備'是肖像雕塑創作最為基本的審美準則,同時也是方法論。'神形兼備',其主要內容是肖像作品在反映人物對象時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統一。作為方法,則要求雕塑家充分掌握人物對象的生活資料,對其形與神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消化,最終升華出對象形與神的個性特征,然后創作出'神形兼備'的作品。中華的銅雕文化歷史悠久,一旦確定了取向,藝術的發展便有道可循,人物雕塑銅雕文化主要是通過銅雕作品展示出來的,作品中的細節,都是體現藝術的一方面,傳統的銅雕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好的方面吸取過來,把傳統的產品打造成符合現代潮流的銅雕塑作品,其中最本質的東西沒什么改變,改變的是其中的理念和思想。雕塑工藝品、藝術雕塑等等,都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改革開放的時代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各種思潮、流派群雄逐鹿,并相互影響,相互撞擊,構成了當代中國文化藝術的瑰麗景觀,雕塑界也一樣。也可以這樣說,中國雕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期,以及前所未有的大沖擊,大變革。新時代的肖像藝術作品作為其中的一道風景,照樣綻放著自己的光彩。首先由于社會經濟的大發展,應各地兩個文明建設的需求,一大批中國歷史英雄、科學家、文化名人等室外紀念像為廣大熱衷肖像雕塑的藝術家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然后就是他們為參加各類展覽創作了大量肖像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