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小兒推拿的治法則與內治法基本一樣,謹守病機,以期治病求本,調整陰陽,扶正祛邪。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廣泛應用于小兒泄瀉、嘔吐、食積、厭食、便秘、腹痛、脫肛、感冒、咳嗽、哮喘、發熱、遺尿、夜啼、肌性斜頸、落枕、驚風等疾病,有較好的效果。推拿介質是指在推拿施術穴位的皮膚涂敷不同劑型的滑潤劑。介質能發揮推拿和藥物的綜合治作用,達到治疾病的目的,也能滑潤、保護皮膚,使手法更加靈活自如。小兒疾病的常見癥狀濕熱瀉證見大便水樣或蛋花樣,瀉下急迫,大便臭穢,量多次頻,或夾黏液,伴發熱、煩躁口渴等癥,多為濕熱瀉。治則清熱化濕,調腑止瀉。推拿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瀉法。加清小-腸,推六腑,揉天樞。小兒疾病的常見癥狀脾虛瀉證見泄瀉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夾不消化食物殘渣,多于食后作瀉,伴形體消瘦、乏力等,多為脾虛瀉。治則健脾益氣,固腸止瀉。推拿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加推三關,捏脊,按揉足三里。小兒推拿手法其特點主要是手法輕柔、力量穩定,推拿講究程序性,可以緩解慢性病、常見疾病。并通過經年經驗積累,逐漸形成了“按摩掐揉推運搓搖”的八種主要推拿手法。小兒推拿經穴在經穴上有“五指經穴通聯”的論斷。適合推拿的穴位分別對應了一種臟器器官,有些穴位會呈現點、線或面狀分布。診斷在診斷上,創造性的開創了腹診法。腹診法將歸經施治作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同時非常推崇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