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屬于中醫推拿的一種,醫生通過對寶寶身體的穴位進行推拿,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緩解不適、促進寶寶身體健康成長的目的。形成標志小兒推拿成為一種體系完備的推拿門類始于明朝。自此之后,有了《保嬰神術按摩經》這樣的學科專著,也出現了一批有臨床經驗和理論醫學基礎的醫生。穴位中醫常用的點穴穴位主要是點狀、線狀和面狀。小兒推拿手法小-腸a.位置:小拇指的尺側邊緣。b.主治:遺尿、尿赤等。c.操作:從指尖向指根一直推下去,推五十次左右,反向也可以。六府a.位置:在手臂前端的尺側邊緣。b.主治:發燒、盜汗、便秘等。c.操作:一直向前直推三百次。二人上馬a.位置:在寶寶側小指指背和無名指的指關節內陷里。b.主治:牙科疾病、肚子疼、脫肛等。c.操作:手指掐三到五次,綿力按揉三十次。小兒推拿辨證施治小兒疾病的常見癥狀為泄瀉、嘔吐、厭食、發熱、咳嗽等,可四診合參,按照中醫兒科學辨證。現以小兒泄瀉為例,試述推拿選穴。可根據病史及大便性狀初步判斷證型。泄瀉的基本推拿處方為:推脾經、推大腸、揉臍、摩腹以調和脾胃,助運化濕;運內八卦以調中理氣,并加強其他手法;推上七節骨,揉龜尾以調中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