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定大小的病變組織,用病理組織學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將病變組織包埋在石蠟塊里,用切片機切成薄片,再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用顯微鏡進一步檢查病變。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后作出病理診斷。制作時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脫水和封片切片脫水應從低濃度的酒精到高濃度的酒精,80%酒精1道,95%酒精2道,酒精2道,(正丁醇1道),二甲苯2道。濃度低的酒精比濃度高的酒精更容易脫水,但也容易使伊紅退色,故脫水時間可短一點,每道3-5分鐘,酒精每道10分鐘。為增加酒精與二甲苯的相融性,可在二甲苯前面增加一道正丁醇;石碳酸-二甲苯液也有此效,但用石碳酸時如不洗凈,可引起切片退色,不利于切片久存,故不作推薦。切片經二甲苯透明后,用中性樹膠封固。為增加切片的透明度,防止細胞收縮、龜裂或切片出現黑色結晶樣小點。染色冷卻50~60℃加入甘油。過夜后加入冰醋酸,暗處保存。配好的液體應是深紫色,發黑。在配好的Harris蘇木素中,加入等量埃利希蘇木素(埃利希蘇木素配法:A:蘇木精2g 無水酒精100ml 甘油100ml;B:鉀明礬20g 蒸餾水100ml:A B 冰醋酸5ml)。在蘇木素的配制中加入埃利希蘇木素作用明顯,埃利希蘇木素是自然氧化成熟溶液性質較穩定,它能成為Harris蘇木素有效穩定劑,使溶液不易產生沉淀及氧化膜,避免沉淀、雜質對切片尤其是對細胞核的污染,達到了穩定助溶、均勻著色的效果;因其緩慢不斷補充發色基和助色基,能有效控制因Harris蘇木素老化、染色力降低的問題,大大延長了蘇木素的使用壽命,平均使用壽命為Harris蘇木素的2倍。這兩種蘇木素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既能染色速度和對組織的選擇性能,同時又克服了傳統Harris蘇木素極易形成沉淀、易老化的缺點。通過對以上關鍵環節的改良,HE染色質量明肝炎PT、APTT、TT延長,FIB降低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