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昆蟲幼蟲、水生寡毛類是一些底層魚類的餌料。周叢生物是鲴等的餌料。水生維管束植物苦草、馬來眼子菜、菹草、輪葉黑藻、黃絲草、浮萍和蕪萍等,以及禾本科植物是草魚、團頭魴和鳊等的餌料。天然餌料一般能滿足魚類的營養需要,而且來源廣、數量多,是餌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種植、培育的動植物或農業、畜牧業,以及制藥、食品等工業的產品和副產品,經加工而成的餌料。種類繁多,大致分成以下幾類。谷類如玉米、大麥、高粱等,淀粉含量高,屬能量餌料。油餅類豆類和油類作物種子榨油后的副產品,如豆餅、花生餅、棉子餅、菜子餅、向日葵餅、芝麻餅、椰子餅等,蛋白質含量較高,是養魚的蛋白質餌料。豆餅中蛋白質含量可達45%,且氨基酸的組成較好,唯蛋氨酸、賴氨酸、鈣、磷的含量嫌不足。應掌握好以下開餌技巧:1,開餌前要熟知預開餌料的特性,了解它的原料合成、味型、比重、形態、餌水比、主攻對象魚等等;2,餌水比要嚴格按比例掌握,不宜憑感覺添加;3,一次性開餌,切記干了加水、稀了加餌;4,一次性開餌不宜過多,時間長了其物理性會改變;5,不能過分搓揉,適當拍打即可;6,慎用狀態餌,特別是量的問題要掌握好,大多餌料作搓餌時是不需添加狀態餌的,需拉餌釣時添加狀態餌的時候較多;7,注意餌料搭配之間的比重問題,比重輕的餌料往往顆粒成分少,融散狀態就不好,比重過大的餌料,如果不做好搭配調整,霧化性就差;8,餌料狀態是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搓揉過余會成死餌,怕拍打和搓揉附鉤性又不強,釣手要臨場隨機應變;9,注重餌料搭配的適配性,一般搭配公式是:基礎餌 主攻餌 狀態餌,有的餌料可以單開,有的是需要根據魚情、水情進行配置的,相互配置的餌料在味型上盡量注重一致性,霧化狀態好的餌料就不要再添加增強霧化效果的狀態餌,黏性好的餌料同樣也不要再添加增強其黏性的狀態餌;10,成型餌料的保存有講究,要放在餌料盆內,不宜暴曬,使用過程中注意保持其原有水分,可用干凈毛巾打濕拎干后遮蓋在餌料盆上。有人說開餌的重頭戲不在狀態而在味型,不是說味型不重要,味型的確定本身就包含在開餌之中,味型只能滿足魚兒的單一食性,而狀態要解決的是誘、釣合一的系統問題;當然,“死餌”也能釣魚,猶如人類崇尚吃熟食,但有的人卻偏愛吃生食。窩料是釣魚時用來引誘魚前來的東西,它可以是粉末狀(商品餌,面粉,麩皮……)也可以是顆粒狀(魚塘飼料,大米,小米,玉米渣……),打窩料根據不同的垂釣對象選擇不同的香味,有香甜味,麝香,酒香,谷香,腥香,蒜香,酸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