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陳任華雕刻的《八大財神》獲得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獎“百花獎”。該作品雕刻8位神態品相完全不一樣的財神,把中國傳統的財神描寫的繪聲繪色,淋漓盡致。人物多至多就是雕刻一組頭像,而人物少卻需要雕刻身軀四肢、衣紋飾物,難度更大,要更高。因此,如果單從技藝來講,今天很多藝人的水平達到或超過陳祖章,但陳祖章作品所彰顯的巧妙構思、意境、章法、布局等,匠心獨運,顯現出大家風范,在橄欖核雕的具有無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此外,現藏于常熟市博物館的清乾隆年間蘇州吳縣人杜士元雕刻的《漁樂圖》也是一件的核舟作品。橄欖核雕主要借助銼、鑿、錐等刀具,運用浮雕、圓雕、鏤空雕等技法進行雕刻。初學者需要在橄欖核上畫樣后再行雕刻,而對于大多數熟練者來說,所雕作品已經爛熟于心,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走刀雕刻,一件件作品在他們的手下把握自如,應運而生。核雕是手藝不是買賣陳小玲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起步正趕上中國經濟快速騰飛的時代,當中國人的口袋里有錢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文化消費的增長,國內文玩市場是在2000年之后漸漸火爆起來的,這也使得大批手藝人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永清縣就有了核雕,但當時僅供出口,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地集體企業轉產后,很多核雕藝人因為沒有市場,無奈放棄了核雕而改作他行。因為當時國內的文玩市場還不是很火,核雕藝人的生活很清苦,像周雪官這樣來自核雕之鄉——江蘇省蘇州市舟山村的的核雕泰斗,其花3個星期精心制作的手串,在上世紀90年代只賣100元。如果沒有執著的信念,很難將核雕這門手藝堅持下去。陳小玲學習核雕之時,正是國內文玩市場剛剛興起之時。從2006年開始,國內市場對核雕的需求漸漸達到高峰,并一直延續至今,如今,周雪官的一件核雕作品已達到10萬元左右,陳小玲的一件作品也在2萬元左右。蘇州博寶工藝品有限公司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致入微。所刻有詩文或漁家樂、百花籃、羅漢等題材。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