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應做好防寒、保濕等措施,常見的保護措施有抗寒風障、陽畦、溫床、地膜覆蓋等。地膜加棚膜覆蓋苗床集中育苗,然后移栽到露地嫁接圃。這種方法播種期能夠提前,但必須等到晚霜過后才能移栽,否則嫁接圃還要采取保護措施。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在生產上常采用雙膜覆蓋直播育苗的方式,但成本較高。當砧苗長到30厘米左右時即可摘心,促使其加粗生長;基徑0.5~0.6厘米時可嫁接,并在6月底以前接完。只有這樣,嫁接苗才有較長的生長時間,高位接芽成活后不要立即剪貼,而是在接芽以上1~2厘米處將砧木折傷不折斷,促使接芽萌發,待接芽長到5~6片真葉時再行剪砧。此外,提高嫁接部位,接芽下邊留5~7片功能葉,以供給接芽所需要的養分,接芽成活后可以剪砧。另外,選擇肥沃地塊作苗圃,并加大底肥的施入量。在定苗后到嫁接前,結合澆水每畝追肥尿素10~15公斤;嫁接成活后,每畝施尿素8~10公斤;8月上旬和9月上旬,每次每畝追施復合肥8~10公斤,葉面噴肥每15天1次,前期噴300倍液的尿素,后期噴3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蘋果苗基地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出,利用果樹休眠期樹液停止流動時嫁接,不僅可以緩解人力和時間上的不足,而且還可提高成苗率,下面我們就簡單來介紹一下:首先將夠嫁接粗度的砧木在上凍前從苗圃地挖出來,距根莖15—20厘米處剪斷,并將選用的接穗分品種綁成捆。在朝陽坡挖深50厘米、寬50厘米、長依砧木和接穗數量而定的溝,將砧木和接穗并排垂直放入溝內(為防止貯藏期霉爛,可每隔50厘米放一草把,以利通風)。苗木排滿之后填入濕沙,濕度以手握不出水而松散為宜,埋沙厚度約為40厘米,上覆10厘米的壤土。冬季注意排除窖周圍的積水和積雪,以防止增加窖內濕度。其次,嫁接可在室內進行,如有塑料大棚或溫室更好,場地不可過于干燥。如有條件,嫁接之后將其就地移植在塑料大棚或溫室內,能提前出苗。嫁接方法可采用常用的枝接技術切接、劈接、根接及帶木質部芽接。嫁接后對接穗頂部要用蠟封好剪口,以保水分。從窖內取砧木接穗時,一定要現取現用,接完后立即將其放入存窖內,以防失水和凍害。后,對窖內的嫁接苗要防止積水,保持通風,嚴禁過于干燥,化凍后逐步撤去窖上覆土,并及時整好移植圃地。圃地施足底肥、做好壟,將嫁接苗按40—50厘米的行距、20—30厘米的株距分品種定植其內,培土1—2厘米不露接穗踩實,并灌足水。嫁接苗萌發至5—10厘米后解除束綁物以免影響苗木發育,并根據土壤水分情況及時補灌水,適時追肥、鋤草及防治病蟲害。對沒成活的苗木要及時補接,以提高出苗率。根據目前的果樹管理技術,不同的果樹品種有不同的市場優勢,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效益合理選擇品種。近幾年富士、紅將軍、新紅將軍、信濃紅等各有不同表現。注意土壤和地勢的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地塊建蘋果苗園,避免選擇黏重、鹽堿、重茬地育苗。如建園地塊不理想,則應及時補充有機肥和鐵肥,注意排水。植物缺素時一般無發病中心,以散發為主,以鹽堿土、黏土、瘠薄的土壤多發;與天氣一般無直接關系。長期干旱易發。而病理病害一般有明顯的發病中心,與土壤和土壤類型無特殊關系,但與肥力有關,肥田多發;與天氣有直接關系,陰霾多濕天氣多發,群體郁蔽時更為嚴重。選擇抗性砧木。選擇抗鹽堿的砧木,hao不要選擇蘋果種子和山定子蘋果苗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