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杏苗秋季深翻20cm,保持土壤通透性,增強保肥蓄水性能,提高肥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長。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表層,切斷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起到保墑和防止與雜草爭肥水的作用,一般在果田灌水后進行,深度10cm左右。幼齡杏園間作杏苗定植頭3年,地面空隙大,可有效利用行間地面,種植間作物。間作作物以矮稈作物為宜,以不影響幼樹正常生長為原則,間作物與杏樹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與幼樹爭肥水、陽光。杏園覆蓋在杏苗樹冠下的地面覆蓋草、秸稈、落葉、塑料薄膜等,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減少土壤水分散失,起到保墑作用。經1~2年腐爛后,結合深翻土壤埋入地下,可大大增加土壤中有機質養分的含量。施肥合理施肥可促使樹體生長健壯,花芽分化,增加完全花的比例,提高坐果率,減少落果,延長結果年限,使杏園豐產、穩產。<br>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少量二銨,在秋季開溝施人。追肥根據杏樹生長結果的需要。在春季開花前和坐果后,分兩次追肥,以尿素為主,結合少量二銨,開淺溝施,為促進坐果和果實發育。葉面噴肥。習性:溫帶樹種,適應大陸性干燥氣候,適應性強。抗早耐寒,能耐一30-一25℃的低溫。喜光,深根性,抗輕度鹽堿,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良好,畏澇,在a重土中生長不良,易遭病害。如作為果樹栽培,定植后4年即開始結果,6年后就能豐產,壽命長,有的樹齡可達百年以上。繁殖:以嫁接繁殖為主,亦有采用播種。嫁接以杏實生苗作砧木,亦可用李、桃、東北杏作砧木。李砧,耐水濕性強;桃砧,耐干旱,花密集;東北杏砧,抗寒性強。接穗選一年生粗壯結果枝,在2-3月或10一11月切接,接后蜜土埋沒接穗,成活后及時抹除萌粟、除草、施薄肥和防旱。芽接在8-9月進行。播種于6月采種,堆放后熟,洗凈陰干,秋播或濕沙層積后于翌年春播。春播在2-3月進行,行條播。幼苗出土后生長很快,當年夏秋季可芽接。栽培與管理:杏移植多在秋季,因其萌芽期較早,如行春栽應提早栽植,或培育大苗帶土球植。杏樹生長健壯,管理簡單,由于萌發力、發枝力較弱,不宜過分重剪,一般僅做自然形整枝。杏苗的增溫催芽法,分火坑和發酵溫床催芽法兩種。火坑法即建造東西向土溫室,寬2m左右,長度視杏苗種子數量而定,溫室一頭建火坑,地下建火道,可單道、雙道或回龍道,并建好排煙筒。溫室前部高0.5m,后部高1m以上。催芽時先把砂藏種子的砂篩掉,分層把種子放在溫室棚架上,即開始燒火加溫。室內溫度先期30~35℃,后期25~30℃,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杏苗種子約4天后種殼即破裂,胚根露出。催芽過程中需經常噴溫水,保證濕度。此法一般在3月初進行。發酵溫床增溫催芽。在杏樹苗的背風向陽處,挖一條深0.4~0.5m寬0.8~1.2m,一定長的溝,溝底鋪新鮮牛馬糞或碎草20cm,澆水使牛馬糞或碎草吸足水,發酵增溫,上蓋10~15cm的細沙,在溫床上用竹蔑彎成高0.5~0.6m的拱棚架,蓋上塑料薄膜。6~7天后,棚內溫度升高到25℃以上,將杏苗種核鋪放在砂上,上蓋5cm細砂。早晚加蓋草簾保溫,白天掀開草簾增溫,及時噴水保濕,但不能過濕。10~15天后,種殼破裂,胚根長出,即可播種。此法2月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