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術差異懸殊,需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指導。與北美及歐洲等藍莓生產大國相比,非洲、亞洲、大洋洲等藍莓產業起步較晚的在栽培、管理技術方面較為落后,特別是在越冬防寒、枝條修剪、施肥坐果、病蟲害防治及新品種選育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尤為突出。為促進藍莓產業的穩步、快速、健康發展,需加強與藍莓強國在技術、管理方面的信息溝通和學習,同時需完善我國各藍莓企業間、研究機構間的技術交流,必須高度重視產、學、研的有效結合。產業鏈短,需探索深加工工藝的研發。目前除美國等部分藍莓產業發展較早、加工技術先進的歐美,全球藍莓加工貿易多集中在低端產品和低技術環節,加工工藝普遍落后,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匱乏。雖然藍莓鮮果直接參加國際貿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處于主導地位,我國更為明顯(加工品及鮮果銷售比例為1:6)。雖然鮮果國際貿易價格持續走高,但遠不能與深加工產品相比。長遠而言,延長藍莓產業鏈,拓展藍莓相關深加工產品開發,特別是藍莓功能成分的開發利用,極具發展潛力,也是藍莓產業持續發展的必需之策。在我國藍莓苗栽培中,普遍應用埋土防寒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護樹體越冬。即在封凍之前,將藍莓苗株叢向一側壓倒,用行間取土將株叢埋嚴實,厚度以枝條不露出和不透風為度。但藍莓苗的枝條比較硬,容易折斷,因此在操作時應逐漸用力壓倒株叢避免枝條折斷。第二年春季樹體芽鱗片開始松動時,撤土,并將株叢扶正。撤土過程中盡量減少枝芽損傷。埋土過早,也不行,容易引起枝芽潰爛;埋土過晚,則會給取土等田間操作帶來不便,給生產管理造成很大壓力。春季撤土過早,仍然會出現抽條和花芽凍害問題;撤土過晚,花芽在土堆內先萌芽,在操作過程中容易造成一部分花芽損傷,影響開花和產量。在北方寒冷地區,可以利用冬季雪大這一天然優勢進行人工堆雪,來確保樹體安全越冬。與其他方法如蓋樹葉、稻草相比,堆雪防寒具有取材方便、省工省時、費用少等特點,而且堆雪后可以保持樹體水分充足,使藍莓苗產量比不防寒的大大提高,與蓋樹葉、稻草相比產量也明顯提高。防寒的效果與堆雪深度密切相關。并非堆雪越深產量越高。因此,人工堆雪防寒時厚度應該適當,一般以覆蓋樹體的2/3為佳,堆雪jia厚度為15-30cm。此外,在自己家的庭院栽培時,可采取覆蓋稻草、樹葉、塑料膜、稻草簾等越冬保護方法。有些地區藍莓苗在塑料大棚或溫室內栽培,也能起到很好的越冬保護作用。適當的土壤水分是藍莓苗生長所必需的,水分不足將嚴重影響樹體生長發育和產量。從萌芽至落葉,藍莓所需的水分相當于每周降水量平均為25mm,從坐果到果實采收為40mm。有些地區(如丹東)年降雨量大而且分布較均勻,自然降水基本上能夠滿足藍莓生長結果的要求。但多數地方應配置灌水設施。常用的灌水方法有溝灌、噴灌、滴灌等灌溉方式。灌水必須在植株出現萎蔫以前進行。灌水時間和數量的確定應視土壤類型而定。沙性土持水力弱,容易干旱,需經常檢查并灌水。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持水力強,灌水次數可適當減少。判斷灌水與否可根據田間經驗判斷進行,即用土鏟取一定深度土樣,取樣的土壤中的土球如果擠壓容易破碎,說明已經干旱。根據生長季內每月的降水量與藍莓生長所需降水也可作出粗略判斷。當降雨量低于正常降雨量2.5-5mm時,即可能引起藍莓干旱,需要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