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流通的藍莓品種繁多,按照樹形大小及分布特點,可將藍莓分為3大類),即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其中高叢藍莓又細分為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高叢藍莓樹高1~3m;矮叢藍莓一般不超過1m,約30~50cm左右;而兔眼藍莓長勢較強,樹高可達10m。其中,矮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抗寒性較好,適宜在溫帶寒冷地區種植,北高叢藍莓和一些半高叢藍莓適宜在暖溫帶地區種植,兔眼藍莓和南高叢藍莓則適宜在亞熱帶地區種植。藍莓栽培始于北美,迄今雖不足100年,但由于國際市場需求量不斷上漲,全球藍莓產業發展迅猛,前景可觀。栽培、管理技術差異懸殊,需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指導。與北美及歐洲等藍莓生產大國相比,非洲、亞洲、大洋洲等藍莓產業起步較晚的在栽培、管理技術方面較為落后,特別是在越冬防寒、枝條修剪、施肥坐果、病蟲害防治及新品種選育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尤為突出。為促進藍莓產業的穩步、快速、健康發展,需加強與藍莓強國在技術、管理方面的信息溝通和學習,同時需完善我國各藍莓企業間、研究機構間的技術交流,必須高度重視產、學、研的有效結合。產業鏈短,需探索深加工工藝的研發。目前除美國等部分藍莓產業發展較早、加工技術先進的歐美,全球藍莓加工貿易多集中在低端產品和低技術環節,加工工藝普遍落后,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匱乏。雖然藍莓鮮果直接參加國際貿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處于主導地位,我國更為明顯(加工品及鮮果銷售比例為1:6)。雖然鮮果國際貿易價格持續走高,但遠不能與深加工產品相比。長遠而言,延長藍莓產業鏈,拓展藍莓相關深加工產品開發,特別是藍莓功能成分的開發利用,極具發展潛力,也是藍莓產業持續發展的必需之策。藍莓果實除富含糖、酸及豐富的鉀、鐵、鋅等微量元外,更含有大量保健性功能成分,包括維生素、超氧化物歧化酶、類黃酮等,其功能活性和藥用價值很高,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抗氧化、防衰老:藍莓中的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通過清除自由基來避免氧化損傷,阻斷自由基鏈式反應減緩機體衰老;②抗腫瘤:藍莓提取物能夠有效抑制鳥氨酸脫羧酶(ODC)的活性,抑制癌細胞急速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③改善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藍莓花青苷能夠有效抑制人類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質體的氧化,減少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對血管的影響;④改善視力:藍莓花青苷可以促進和活化視紫紅質再生,從而提高人眼視覺敏銳程度,還能夠有效抑制白內障和改善由糖尿病或高血壓引起的視網膜疾病;⑤其他:據報道藍莓花青苷還具有減少細菌數量、預防和治療尿道感染,抗潰瘍、降血糖等重要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