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苗的根系強大,分布范圍廣而深,施肥應略深一些,深度一般為40~60cm。施農家肥深施,追肥可稍淺。常采用半環狀溝或放射狀溝施肥法,每年在行兩側的樹冠外圍交替開溝施肥。一般全年施農家肥10~100kg/株,化肥0.3~1kg/株,幼樹少施,大樹多施。在杏苗萌芽前灌一次透水。以滿足開花及枝葉生長所需的水分。開花后及果實膨大期灌一次透水,提高坐果率及果實質量。果實成熟前20d灌水一次,有利于提量和品質。但果實成熟期應不灌或少灌水,以免落果和裂果,結合施基肥灌一次封凍水,有利于杏樹安全越冬。生產上常采用自然圓頭形,這種樹形是順應杏樹的自然生長習性,人為稍加調整而成,無明顯中心干,整形方法是在苗木定干后,在整形帶內選留5~6個錯落殺生的主枝,除上部一個主枝向上延伸之外,其余皆向外圍伸展。主枝基與樹干呈45~50°。當主枝長達50cm時摘心或剪截,促其生成2~3個側枝,當側枝生長至30~40cm時摘心,在其上形成各類結果枝并逐漸形成枝組。自然圓頭形修剪量小、成形快,定植2~3年即可形成。進入結果期早,因主枝較多,容易豐產。但到后期樹冠易郁閉,結果部位外移,需注意回縮和通風透光。土壤管理杏苗秋季深翻20cm,保持土壤通透性,增強保肥蓄水性能,提高肥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長。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表層,切斷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起到保墑和防止與雜草爭肥水的作用,一般在果田灌水后進行,深度10cm左右。幼齡杏園間作杏苗定植頭3年,地面空隙大,可有效利用行間地面,種植間作物。間作作物以矮稈作物為宜,以不影響幼樹正常生長為原則,間作物與杏樹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與幼樹爭肥水、陽光。杏園覆蓋在杏苗樹冠下的地面覆蓋草、秸稈、落葉、塑料薄膜等,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減少土壤水分散失,起到保墑作用。經1~2年腐爛后,結合深翻土壤埋入地下,可大大增加土壤中有機質養分的含量。施肥合理施肥可促使樹體生長健壯,花芽分化,增加完全花的比例,提高坐果率,減少落果,延長結果年限,使杏園豐產、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