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苗的移植時間和其他果實相同,移植果樹苗一定要選擇的移植時間,不然對成活率非常有影響,大家認為板栗苗移植時間從入冬休眠期到早春二三月份。其實應是春節前夕到植樹節(3月12日)。如果是初冬季節移植,強力根在低溫條件下無法促生新根,這時與新土細密接觸的時間過長,極易導致傷口潰爛,管理難度加大。但針對無法攜帶土球的樁頭,如果在春季松芽開始萌動,松液流動松而根不能及時從土壤中吸取有效養分,就導致植株的供需失衡,即便抽出松芽不日也會漸漸枯黃。因此,遇到上好良材又無法攜帶土球時,應及早移植使其在新的土壤中慢慢地分化生根。要注意在移植時盡可能呵護細小根須,特別是勁頭越大的粗根其細根就越多,越發珍貴,特別是直立式的主根就更粗,細根更加重要。移植時盡可能疏減多余的枝條,減輕樹體的負擔。板栗苗怕爛根。防止爛根與促生新根是關系到板栗苗成活的又一重要環節。首先是盆土的配制問題。板栗苗是在PH值6.5左右比較好。在南方大多土壤PH值都是偏酸性,假植松須要透氣好、脫水快的生長條件,通常理想的是用三毛土,即山土中帶有白至成分,呈粗細不均的顆粒狀,用手指碾抹可成粉末,再拌二份黃土(即山土)或沙土。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就黃土加粗沙,如山土的含沙量較高,沙就少用,反之多用。另外根皮的新切口在種植前用利刀修平傷口,涂上凡士琳,有的也可打上臘油,還有的用金霉素藥膏抹一層。總之,盡可能在盆土過濕時不使新切口泡水而潰爛。新植松在未成活時每天需要多次噴葉面水,不能讓下滴的水分滲進培養土,導致盆土過濕。板栗苗從育苗到嫁接開始需要做的工作不少,板栗芽苗移栽為了提高當年板栗實生苗的嫁接率,加速成品苗的培育,根據華北各地的經驗,可采用板栗芽苗移栽的方法。板栗苗出圃前我們需要做工作,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整地與移栽移栽前要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每畝5000公斤左右,如地過于時可先澆足水,然后用鐵鏟挖出幼苗,按行距35—40厘米,株距7一10厘米的距離栽于畦內,栽后澆水,水的大小以不淹沒幼苗為宜。移栽在早晨或下午,趁陰雨天移栽更好。一般成活率在95%以上。栽后管理:有條件的栽后可遮陰1—2天,以提高成活率。5—6月,結合澆水追肥l次。苗高長到35厘米左右時,可摘心促進加粗生長。到秋季移栽苗一般可以長到40—50厘米,管理好的可以達到60—70厘米,這時就可進行嫁接,第二年就出成品苗。板栗苗有多種繁殖方法,而壓條育苗也是板栗苗繁殖的方法之一,壓條育苗也同樣有多種方法,今天我們來介紹兩種壓條育苗方法,請看以下內容,壓條有直立壓條和水平壓條兩種:直立壓條也是板栗苗繁殖的重要方法。秋季或早春將板栗砧木苗定植在繁育圃中,定植時首先按1-1.5米的行距挖深30厘米左右的溝,再按50-60厘米的株距將砧木苗栽入溝內,其根頸要低于地面。砧苗萌芽前留5-6芽剪截,待芽萌發新梢長到2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1次培土,厚約10厘米,新梢長至40厘米時再培土10厘米。每次培土后均應追肥、灌水,以后加強綜合管理,并根據情況適當培土,秋季落葉后,即可扒土分株。水平壓條是目前板栗苗繁殖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早春先按行距60-70厘米,開深、寬各為20厘米的溝,再將優良的1年生砧苗,順溝斜栽于溝內,砧苗與地面的夾角為300左右,株距大致等于苗高,栽后踏實并澆足底水。苗木成活后,側芽萌發,抽生新梢,當新梢長至10厘米左右時,將砧苗水平壓入溝底,用小枝杈固定,并培土2厘米左右覆蓋苗干,然后澆水。以后隨新梢生長,分次覆土,直至與地面齊平。為促進苗木生長,于6月上、中旬結合覆土施尿素20千克/畝。苗木長勢好的,可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圃內嫁接,長勢差的可在9月份嫁接。秋季起苗時分段截成獨立的砧苗。綜合上述內容介紹了板栗苗的兩種壓條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