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雞生產的歷史、現狀與發展前景
火雞起源于野火雞,原產于墨西哥北部,為墨西哥印第安人馴養,是當時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之一。火雞在15世紀末,由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馴養成家雞后,逐漸普及美洲,300多年前傳入歐洲,現已遍及全世界。
近百年來,一些歐美以多生產肉為目的,不斷對火雞進行人工選育,快速生產的優良品種相繼育成。特別是近20-30年來,在原有標準品種上又培育了許多的商品配套系。火雞的飼養設備和技術日趨完善,火雞飼料加工也相應發展起來,火雞生產在發達已形成一種產業。目前,世界上火雞飼養已達到3億只以上,其中北美的火雞肉產量占世界總產量60%以上,而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和意大利5個火雞肉產量約占世界生產量的87%。
火雞生長迅速,飼料轉化率高,一直被譽為“造肉機器”,是畜禽中生產動物蛋白質的佼佼者,火雞可采食大量的青綠飼料,屬節糧型草食禽類,適合我國國情和畜牧業產品結構政策。因此,針對我國糧食資源短缺、動物蛋白質需求量大和消費者對瘦肉的需求日益增長,發展火雞生產,對豐富人們的餐桌,優化人們的食物結構,緩解糧食資源壓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發展火雞生產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前景。
火雞雖以產肉為主,產蛋也不少。火雞蛋的營養成份也不次于雞蛋、鵝蛋。(見附表一)
由于火雞肉、卵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品,對健康、健美、防治疾病與長壽有益,成為深受現代化消費者青睞的食品。近十年來,火雞養殖業的發展超過其它禽類生產,在發展中更為迅速。我們可以預測,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文教到歡迎。衛生知識的普及提高,生產成本的降低,以火雞為原料的食品將會受廣大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