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半島地質公園以七娘山為主體,海岸地貌景觀帶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點、地質資源點、景觀資源點,形成了“一核”、“一帶”、“三點”的“113”格局。園區地形地貌類型豐富,從海洋到高山可以劃分出海底、濱海沙灘、瀉湖平原、沖積臺地、丘陵和低山區。園區地貌以丘陵為主,森林茂密,山峰層巒疊嶂,山嶺臨岸陡立,七個山峰錯落排開。2005年9月,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成立深圳大鵬半島地質公園。公園概念為大鵬半島地理區域,地質遺跡保護范圍達150平方千米。公園專屬管理范圍是南澳七娘山及其外圍部分區域,占地50.8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7.8公里,是 “公益,全免費”的科學公園,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下設大鵬半島地質公園管理處管理。大鵬半島地質公園有典型的古火山地層巖相剖面外,還有火山穹丘、火山錐、古火山口、火山柱(針)等古火山遺跡,以及石泡流紋巖、旋渦狀流紋巖等火山巖石,是我國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動演化階段重要的地質遺跡。公園范圍內的海岸地貌類型,海積地貌有沙灘、沙堤、瀉湖;海蝕地貌包括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海蝕柱等。深圳大鵬半島地質公園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東部大鵬半島中南部,與市區相距約50千米,西與香港隔海相望,北與惠州海域相接,地理坐標為東經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