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718H模具鋼材特征
718H為真空熔煉之鉻-鎳-鉬合金鋼,出廠前經過淬硬及回火處理,具備下列各項優點:無淬裂和熱處理變形風險;無需熱處理費用;縮短模具制作周期;降低模具所需成本(例,無需僑正變形);模具易于修正;可施以氮化及火眼硬化處理,以增進模具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編輯本段718H模具鋼材熱處理
退火
在保護狀態下,加熱到700℃,均熱后在爐中以15℃/h的速度冷卻至600℃,然后空冷。 應力消除 經粗加工后,加熱至550℃,保溫2小時,緩慢冷卻到500℃,然后空冷。 718H
常規淬火—回火 淬火前,必須充分退火,以消除加工應力。在500~600℃預熱2小時,850℃淬火溫度下保溫30分鐘;要在保護氣氛中加熱保溫,以避免脫碳和氧化。然后在油中冷卻,或300℃等溫4分鐘后空冷。冷卻至50~70℃時,應立即回火,回火溫度、時間及回火后的硬度見下表。 溫度(℃) 時間(h) 硬度
180 2 52HRC
200 2 51HRC
300 2 48HRC
400 2 410HRC
500 2 345 HRC
600 2 280HRC
650 2 270HRC
火焰淬火—回火 可使模具表面硬度提高,使耐磨性提高。方法為使用氧乙炔火焰(風煤)在模具表面加熱,然后冷卻硬化,硬度可達45~52HRC。 處理方法:預熱150~200 HRC,以防止破裂;然后在模具表層連續加熱至850~950℃(表面為淺紅色),再以空冷;冷卻至50~70℃時,立即在180~200℃回火,防止研磨時產生裂紋。 滲碳處理 滲碳處理溫度850~940℃,時間依產品需求的深度而確定。如果滲碳溫度超過880℃,時間超過2小時,則必須進行正常化處理,以保持組織晶粒細小。滲碳完畢后,在爐中冷卻至830℃,均熱后在油中淬火,然后回火,回火溫度如列表;從而使表面硬度提高,增加耐磨性。如果只要求高硬度而不要求組織晶粒細小,可以在880℃以上的滲碳溫度淬火。 回火溫度(℃) 時間(h) 硬度(HRC)
180 2 60
200 2 59
300 2 55
氮化處理 氮化處理可得到較硬的表層,同時,有很好的耐磨性及腐蝕性,在氨氣中氮化處理后的硬度可達650HV。 氮化溫度(℃) 時間(h) 深度(mm)
525 20 0.30
525 30 0.35
525 60 0.50
570℃下軟氮化處理,能得到的表面硬度為700HV,經過2小時處理,硬化層深度為0.01mm。 硬鉻層覆蓋 經過覆蓋硬鉻層的工具,必須在180℃回火4小時,以避免氫脆。 研磨 正確的研磨技術能避免發生裂紋,增加模具的壽命。經過低溫回火的材料,在研磨期間,裂紋敏感性很強,此時砂輪必須經過修整,較軟且開放晶粒的砂輪才適合,同時充分的潤滑劑和適當的圓周速度也很重要。 拋光 718H有良好的拋光性,通常用氧化鋁粉和鉆石膏拋光,步驟如下: 1, 完成尺寸再預留0.05mm。 718H預加硬塑膠模具鋼
2, 用45號的鉆石膏拋光,得到較不尖銳的表面。 3, 用15號的鉆石膏再拋光。 4, 用3號或特別的鉆石膏,完成表面拋光。每一種金屬都有適合的拋光時間,由材料的硬度及拋光技術來決定,過長的拋光時間,將會產生樹皮狀(橙皮狀)的表面。 光蝕刻花 718H由于含硫量低,非常適合光蝕刻花 718H模具鋼材機械性能 實驗溫度(℃) 20 200 400
抗拉強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