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制作注重絕壁、峰、谷、寧問、牙同、路、橋、平合,假山單元組合變化。并注重土石相間,在疊山過程中留出植穴種植花草樹木,以免成“枯山”、“童山”。由此可見,傳統假山佳構者是一件綜合藝術品,集技術與藝術于一身,是經歷代匠師不斷總結和發展的智慧結晶。欣賞者不應僅僅滿足于在欣賞中終于被自己發現了假山物似,或因其形式的美感而得到的滿足和愉悅,而是應為他們如何用這一平常的,誰都可以用的土、石這簡單材料,巧妙地創造出了為人稱贊,甚至令人傾倒的假山造型,而應對作者的創造智慧給予稱贊。正象中國出土古陶,令世界考古學家、藝術家、文人以至政界人士及普羅大眾為之震驚,不只是因為它自身的美,而是因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智慧。在駐足欣賞一座“巧奪天工”假山時,我們是否能領略到作者的創造智慧,感受到他們的精神力量呢。若能,你就成了一位真正的欣賞者,同時你也將會獲得靈感,激發你的創造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