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中國古典建筑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一組建筑或者是一個建筑群中,往往最先讓人看到的,就是牌坊。牌坊,就像是整個樂曲中的序章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筑。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
牌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牌坊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開始用于祭天、祀孔。欞星原作靈星,靈星即天田星,為祈求豐年,這種“衡門”后來被運用到城市中各個居民區之間的“坊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