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提取物
【中文名稱】:人參提取物
【英文名稱】:Ginseng extract
【產品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A Mey. 的干燥根提取物。
【產品規格】:人參總皂甙(UV檢測)
【產品外觀】:精細粉末
【藥理作用】:人參總皂甙是從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莖葉中提取精制而成,其富含十八種人參單體皂甙,溶于80°C的水,易溶解于乙醇。主要適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率過緩、過快、室性早博、血壓失調、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癥、疲勞過度、病后、產后、術后身體虛弱等癥狀;久服可以延年益壽,并能增強體力,治療癌癥患者因放療和化療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等癥;有抗冷熱應激作用。同時具有增強人體表面細胞的活力,抑制衰老等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人參皂甙可以明顯抑制腦和肝中過氧化脂質形成,減少大腦皮層和肝中脂褐素的含量,同時也能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在中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此外,人參皂甙中的部分單體皂甙如rb1、rb2、rd、rc、re、rg1、rg2、rh1等可不同程度地減少體內自由基含量。人參皂甙可延緩神經細胞衰老并降低老年發生的記憶損傷,且具有穩定膜結構和增加蛋白質合成作用,可以提高老年人記憶力能力。
[臨床及相關應用]:
1、應用于醫藥保健行業,可以配制成抗疲勞、抗衰老以及健腦的保健食品;
2、應用于美容化妝品行業,可以配制成祛斑、減少皺紋、活化皮膚細胞、增強皮膚彈性的化妝品;
3、還可以用做食品添加劑。
[應用劑型]:栓劑、洗劑片劑、膠囊等。
名稱:人參提取物
類別:補益藥
拼音:REN SHEN
拉丁:Radix Ginseng
別名: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地精、金井玉闌,孩兒參、棒棰
藥用部位:根
藥材性狀: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l~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并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形似棗核。
栽培要點:人參系半陰性植物。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忌強光直射,適宜生長在有一定光照,郁閉的山坡下。栽培于土層深厚,通透性良好,富含腐殖質,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中。并搭設蔭棚。忌連作。用種子繁殖。
產地:吉林、遼寧、黑龍江
采收加工:因人參一般栽種6年左右采收,9~10月采挖。洗凈,除去莖葉后加工成生曬參、紅參、糖參等。野山參采挖時防止折斷支根及須根。但多數都加工成生曬參。
地道沿革:人參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別錄》載:“如人形者有神。生上黨山谷及遼東。”《本草經集注》云:“上黨郡在冀州西南。”《植物名實圖考》:“人參,昔以遼東、新羅所產皆不及上黨,今以遼東、吉林為貴。”《唐本草》載:“今潞州、平州、澤州、易州、遼州、檀州、箕州、幽州、媯州并出。”《本草綱目》:“今所用者皆遼參。遼參連皮者黃,潤色如防風,去皮者堅白如粉。”《藥物出產辨》“產奉天省,新開河地方為較好。”以上所載,人參道地主要在吉林、遼東等。均為五加科人參。另人參家種始于明代末年,至今巳有400多年歷史。到了30年代,東北園參總產量巳達750多噸。以后產量逐年下降,至建國前夕年產只有50噸。解放后人參產量逐年恢復。到了50年代人參收購量巳達90多噸,至60年代巳達200-300噸。到70年代人參收購量由500噸上升到950噸。80年代生產調整,產量在900噸左右,但由于出口及國內需求增加。造成貨源不足,價格上升。出現盲目發展,超計劃種植,年收購量一度達到1700-3000噸。造成積壓。
性味歸經:微溫;甘、微苦;歸心、肺、脾經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大劑量30g),宜另煎兌入;研末,1-3g;或熬膏、泡酒、入丸、散。
禁忌:實熱證、濕熱證及正氣不虛者禁服。不宜與茶同服。不宜與藜蘆同用。
公司主營比例提取物如下:
菝契提取物5:1 巴戟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