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確定2017年為農業品牌推進年,農產品品牌化之路成為必然趨勢。“農業 互聯網”大潮下,農業電商成為農產品品牌發展的熱門主體。作為一家成立4年多來,先后打造了褚橙、柳桃、潘蘋果、蒲江丑柑、李玉雙大米、俞三男大閘蟹等一系列農業品牌的生鮮電商,本來生活網有樣的成功經驗?
農業部日前發布了關于2017年農業品牌推進年工作的通知,通知稱:為加快品牌創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決定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
2017年2月5日,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如期而至,文件標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要求全國農業的發展要從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重視發展農業品牌?
曾有人說,未來20年,世界看中國,中國看農業,農業看品牌。但說起農業品牌,你幾乎很難立刻想出五個國內的農產品品牌。以前的傳統農業,只形成了區域公共品牌。我們所熟知的陽澄湖大閘蟹、贛南臍橙、新疆大棗、阿克蘇冰糖心蘋果等,這些都只是地域品牌,而非獨立的企業品牌。農產品多還還處在售賣原材料階段,沒有品牌、包裝、分級,能跑量但賣不出價,生產者不懂品牌,盲目生產,基本處于低級重復水平。
中國農業產業升級,需要品牌化,然而農業品牌化,任重而道遠。
事實上,這次中央提出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確立2017年農業品牌年的核心,就是要樹立農業品牌,以品牌帶動整個產業鏈。
農業供給側改革,重點之一是農業引入“互聯網 ”。首先,互聯網電商能解決產銷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做到按需生產、改變農業的結構性矛盾,即改變大量普通低價的農產品競爭,從數量增長型到品牌增值型轉變。其次,互聯網電商可以利用大數據優勢,用市場倒逼機制指導農民科學種植,解決標準化生產、安全性和品質,還將促進農業特色性、差異性,繼而實現品質溢價,形成品牌。這是中國農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影響力和價值的金鑰匙。
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副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機關服務局原局長金其洪曾表示,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龍頭企業要做農業品牌的先行者。在近兩年探索和發展中,生鮮電商已成為發展農業品牌的重要平臺和主體。本來生活等生鮮電商,也讓更多人看到打造農產品品牌的成功希望。
如“褚橙”被稱為農業奇跡,是中國個企業品牌性農產品,也是本來生活2012年上線之后打造的個爆品。2012年,本來生活網將“褚橙”引進北京,借助紙媒及微博等社會化營銷手段將褚老故事傳播開來,“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引起了眾多企業家、創業者共鳴。“褚橙”因褚老75歲高齡二次創業的故事也被譽為“勵志橙”,創造了農產品單品銷售奇跡。讓國產冰糖橙打敗了橙。2012年遂成為褚橙元年,褚橙成為了本來生活網每年力推的明星產品,的農產品的品牌之一。
摘自公眾號:農村電商《農業電商成為農產品品牌發展的熱門主體》
同樣有做電商進農村的鄉城品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鄉城品是電商進農村和電商進社區的O2O連鎖平臺,將工廠和農場設立為虛擬倉結合第三方物流,針對傳統門店進行O2O的升級改造,將門店實現店商 電商 微商,終實現鄉品進城、城品下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