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污染防治司汪濤處長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累計產值超過7萬億元,增加值約2萬億元,接近全社會環保投入。“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累計產值預計超過10萬億元,增加值將超過環保投入。全國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給《財經(微博)日報》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從事環保裝備制造的企業單位5000家左右;工業總產值近2000億元,是2005年的3.5倍;從業人數50萬人以上。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在節能環保產業上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營造綠色消費政策環境,加快實施節能、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改革的辦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不過,據本報記者了解,我國目前與環保產業相關的政策還有很多欠缺,環保科技創新型企業普遍遇到資金、政策等瓶頸。武漢云鶴定宇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掌握著世界上熱能化學制冷的核心技術,員工只有22名,是典型的環保小微企業。該公司董事長程秋海告訴記者,他們眼下大的困難是缺乏資金。從銀行貸不到款,而有關獎勵資金也不知找誰能要到。由于沒有錢,幾項關鍵性的研發只能擱置。環保部部署任務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著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會上周生賢還總結了工作并部署了任務。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全力推進三項重點工作。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各項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出臺考核辦法,開展實施情況年度考核。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解決區域突出問題。組織實施第三階段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抓好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預警體系建設。推動地方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體系,落實應急管理措施。強化水污染防治,加快編制《清潔水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有序推進湖泊休養生息。堅持陸海統籌,強化海洋環境保護。推進土壤污染治理,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深化農村“以獎促治”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健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鼓勵的節能環保項目有些?節能環保已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規劃將把節能技術和裝備、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策支持。具體而言,在節能產業方面:一是發展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范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于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二是發展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節能產品;三是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