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適性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它材料與印刷條件相匹配、適合于印刷作業的性能,叫做印刷適性。油墨的印刷適性,指油墨與印刷條件相匹配,適合于印刷作業的性能。主要有黏度、粘著性、觸變性、干燥性等。油墨的黏度油墨在流動中表現出來的內摩擦特性,叫做油墨的粘滯性,量度油墨粘滯性的物理量,叫做油墨的粘度。油墨的粘度可以用粘度計來測量,常用的粘度計有平行板粘度計,旋轉粘度計,拉雷粘度計等。印刷機的速度愈快,要求油墨的流動性愈大,粘度愈小。油墨的粘度,可以用調墨油或油墨稀釋劑進行調整。發展史2000年前作為印刷的物質基礎之一的墨便已出現了,國際間公認中國是古代文明中-先使用墨的,早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0年)就開始使用墨了,這種墨可以在竹帛上寫字傳遞信息,其某些功能與當代油墨可以類比的。公元1000年左右,北宋時期的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縮短刻周期,有些地方開始使用軟木刻版,這種刻版容易制作,出書快,成本低。元代印刷技術除了在安徽江西有大的發展以外,福建與浙江也成為印刷發展地區。明代是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文化昌盛的時代,也是印刷術發展的時期。油墨連接料是油墨的主要成分之一,起分散色料和輔助料的媒介作用,是由少量天然樹脂、合成樹脂、纖維素、橡膠衍生物等溶于干性油或溶劑中制得。有一定的流動性,使油墨在印刷后形成均勻的薄層,干燥后形成有一定強度的膜層,并對顏料起保護作用,使其難以脫落。連結料對油墨的傳遞性、亮度、固著速度等印刷適性和印刷效果有很大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連接料是印刷良好的關鍵之一,要能根據包裝材料、印刷要求等的不同,隨時調整連結料的組成與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