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Agriculture)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農業屬于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農業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農業業部門,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它是通過培育動植物產品從而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于產業。利用土地資源進行種植生產的部門是種植業,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間進行水產養殖的是水產業,又叫漁業,利用土地資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門,是林業,利用土地資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發展畜牧的是畜牧業。對這些產品進行小規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業。它們都是農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這些景觀或者所在地域資源進行開發并展示的是觀光農業,又稱休閑農業。這是新時期隨著人們的業余時間富余而產生的新型農業形式。從本質上說,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就是農業的分工體系和市場體系。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傳統上由農民直接承擔的農業生產環節越來越多地從農業生產過程中分化出來,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涉農經濟部門;這些部門同農業生產部門通過商品交換相聯系,其中有不少通過合同或其他組織形式,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同農業生產結成了穩定的相互依賴關系,形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生產商品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農業社會化服務后形成一個完備的體系,則表明商品農業進入了高度發達的階段。這是我們研究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的出發點。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成套的組織機構和方法制度的總稱。它是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使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農業生產單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規模較小的弊端,獲得大規模生產效益的一種社會化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為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為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提供的各種服務而形成的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