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農業的發展,以投入大量物質和能量為標志,促進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但也帶來了能源枯竭、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調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來出現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中,產生了一批新的技術群,如生物工程技術、新能源技術、微電子技術、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等。這些科學技術成果正不同程度地在農業中得到應用,為解決工業化農業帶來的環境、能源和生態問題,呈現了光明的前景。在發展中,還有8億以上人口未達到糧食安全線,還有1.8億的學齡前兒童營養失調,數以億計的人們正遭受饑餓和營養不良的折磨。在落后的農業生態區,自然資源迅速惡化、人口飛速增長、貧困加劇和食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農業高科技。由于“綠色革命”的巨大成功,國際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已認識到通過適當調整自然資源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當今和未來的研究中,人們將更注重自然資源的調整、種質的保護和品質的提高。其中,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包括公共服務體系,農村自發形成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涉農企業以及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等。公共服務體系包括一些專門經濟部門,如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推廣的服務體系,提供資金投入的服務體系,提供信息服務、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務等等;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如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產中的耕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等技術服務以及產后的銷售、運輸、加工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