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供暖系統中,以板式換熱器為主體的換熱設備已被廣泛應用。但在其使用過程中,由于系統中循環水質不良造成的板式換熱器板片結垢,致使其換熱效率下降的問題時有發生。因此,選擇合理的機械清洗與化學清洗方法就成為了提高設備換熱效率和延長使用壽命的必要手段。1供暖系統常見運行故障的現象及產生的原因供暖系統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其循環水系統常會出現結垢、腐蝕和生物粘泥等現象,致使板式換熱器換熱效率下降、循環水流速、下降壓降增大。嚴重時將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并導致運行成本增大、供暖設備縮短甚至導致設備提前報廢造成板式換熱器泄漏的主要原因1)換熱板片腐蝕穿透;(2)換熱板片有裂紋;(3)夾緊螺栓緊固不均勻;(4)換熱板片變形太大;(5)密封墊片斷裂或老化;(6)密封墊片厚度不均;(7)密封墊片壓偏。板式換熱器腐蝕失效類型①點蝕:由“閉塞電池腐蝕”(OcludedCellCorrosion)作用引起的一種局部腐蝕—使局部金屬表面的鈍化膜破壞,形成尺寸小于1mm的穿孔或蝕坑。②縫隙腐蝕:由“閉塞電池腐蝕”作用引起的一種呈斑點狀或潰瘍形的局部腐蝕。同點蝕的主要區別是腐蝕產生在金屬零件的縫隙處,由于滯留介質的電化學不均勻性而導致的板片封閉流道的角孔墊片③應力腐蝕開裂:在靜態拉伸應力與電化學介質共同作用下,由陰極溶解過程引起的金屬局部腐蝕裂紋或斷裂。④晶間腐蝕:起源于金屬表面并沿晶粒邊界深入到內部的腐蝕,可導致晶粒間的結合力喪失,使材料的強度大大降低。⑤均勻腐蝕:接觸介質的金屬表面全部或大部分被腐蝕的現象。⑥其他腐蝕失效:主要有露點腐蝕、磨蝕、微生物腐蝕等。板式換熱器板片的介質入口角孔處和導流區的流速過高,或流體中含有砂粒類顆粒物時,可導致磨蝕;海水中的藻類、細菌、原生物等,可導致板片的微生物腐蝕。以。對于板式換熱器的清洗,清洗液選擇:清洗溶液可選用濃度≤5%的硝酸、氨基磺酸、檸檬酸溶液,禁用鹽酸或硫酸溶液(以上清洗液濃度均為體積濃度)。清洗液配臵:①配臵清洗液的母酸應從正規廠家或商家采購,要有明確的濃度、凈容量、生產單位、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注意事項等項目的標識及產品合格證;②清洗液配臵時,配臵濃度必須嚴格掌握。如采用硝酸溶液,酸液濃度應根據板片結垢程度確定;③清洗液配臵量應根據需清洗板式換熱器板片的數量及結垢程度確定;④配臵清洗液時,清洗槽應放平,一次配臵清洗液量不宜超過清洗槽體積的2/3;⑤配臵時水量根據需配臵的清洗液量認真核算;⑥水量計量無準確量具時,可通過清洗槽中水的長×寬×高確定。其中長、寬應為清洗槽內表面數值,高度應待槽中水穩定后在清洗槽中心位臵測量,上述數據均應測量3次取平均值;⑦配臵時母酸量應根據配臵的清洗液量認真核算;⑧母酸量計量必須用量杯、量筒等專用器具準確計量;⑨清洗液配臵人員應戴防護面罩、橡膠手套;10清洗液配臵時應將母酸順導流棒緩慢倒入水中,并且不斷攪拌,嚴禁采用向酸中加水的配臵方法;11配臵后未用完的母酸應及時密封,按標牌要求環境進行保存,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