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名稱】: 秦皮提取物
【類 別】: 皮類
【英文名稱】: Ash Bark
【別 名】: 雞糠樹、青榔木、白荊樹。
【來 源】: 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的樹皮。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裂皺淺細。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9,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cm,寬1.5~5cm,先端尖或漸尖,工部寬楔形,邊緣具鋸齒或鈍鋸齒,下面脈上有柔毛。圓錐花序頂生,大而疏松,長8~15cm;花小,花萼鐘狀,不規則分裂;無花冠;雄蕊2,花藥長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柱頭2淺裂。翅果披針形。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 長 地】: 生于山坡、山溝及叢林中。主產陜西、四川、寧夏、云南、貴州、河北。
【采 制】: 春、秋季整枝時剝取樹皮,曬干。
【化學成分】: 含七葉樹甙 (aesculin)及其甙元七葉樹內酯(aesculetin),并含白蠟樹甙(fraxin)、白蠟樹內酯(fraxetin)、紫丁香甙(syringin)等。
【性 味】: 性寒,味苦、澀。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收澀,明目。用于熱痢、泄瀉、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