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古代原是飪食器,后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征,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志。史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鼎,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一種禮器。在王墓出土了一套鼎,共九件,這套鼎又名升鼎,這九個鼎大小不一,依次縮小。本圖是較大的首鼎,在這件首鼎上刻有長達469字的銘文,記述了中山國討伐燕國,開辟疆土的事件。這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刻銘長的一件戰國器物,彌足珍貴。九鼎的使用,反映出中山國政治制度已經漢化,采用了中原大國的禮制,同也有力地證明中山國已躋身于強國之列。 銅鼎鑒定 對于同類器物器形的鑒定,即使同一類型的銅器,由于出現時間不同,形體也有很大變化,這也是斷定器物年代和真偽的重要依據,銅器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全器均系偽器②器真銘文偽③器真紋飾偽④器真銘文、紋飾皆偽⑤銘文真器偽⑥器身有真有偽⑦一件器物由兩件或 3件真器部分殘片拼湊而成⑧器身真,但附件(蓋、提梁等)偽等。這些需要我們從器物類別特征、年代、時代風格等不同方面進行綜合分析。